多维度反思-让学生思维走向深刻.docx

多维度反思-让学生思维走向深刻.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维度反思 让学生思维走向深刻 作者:蓝玉文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1年第12期 ????????摘要:数学学习中的反思,特指学生适时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教学中可以从在追问中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在评价中促进学生去合作交流、在课堂小结中完善学生的说理、在课后撰写数学日记中鼓励审视学生的反思等几个方面着手,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平庸走向深刻。 ????????關键词:小学数学;反思;助力;思维;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4-0025-02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及时修正学习策略,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促成思维结构逻辑化,真正了解数学本质。 ????????一、适时点化,让思维更深入 ????????有效的课堂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了解学生学情,要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关键处启发学生针对数学问题去思考,提高其认知能力,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这课中,教师出示了一道习题:有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体积为81立方分米,它的高为4.5分米;那么,另一个高为3分米的圆柱,体积是多少?大部分同学都采用“底面积×高=体积”这公式进行计算,求出81÷4.5×3=54(立方分米)。可教师却不满足,让学生对比这两个圆柱的高和体积的数据,从中发现了什么?生1:底面积不变,圆柱的高越来越大,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也越来越大。生2:底面积不变,若高扩大几倍,那么,它的体积也扩大了几倍。因此,这道题还可以列为:81×(4.5÷3)=54(立方分米)。 ????????教师仍不满足,继续引导学生:圆柱的底面积不变,我们发现了高和体积的变化关系,那如果圆柱的高不变,底面积和体积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变化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举例研究研究。 ????????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回顾自己的思路,逐渐从零星、散乱、无序的思考,梳理为连续的有深度的反思。不但对圆柱的体积的计算理解得很透彻,就连下一单元的“正、反比例”也渗透其中。 ????????二、多向评价,让思维有交流 ????????评价的方式有多样,常用的有他评、自评等,不管是哪种评价,都离不开反思。教师应极力为学生提供质疑、解答的机会,提倡生生互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向性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多层次的碰撞,在评价中形成一种真正的交流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成长。 ????????如在学习“长方体的容积”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道题:一个长方体,从里面量,高为10厘米,装了60立方厘米的水后,水面离口还差4厘米,求这个长方体可盛满多少立方米的水?教师出示了其中的两种解法,让学生判断对错。解法一:60×(10-4)=10(平方厘米),10×10=100(立方厘米);解法二:60÷(10-4)=10(立方厘米),10×10=100(立方厘米);大部分同学都认同解法一,理由是体积÷高桤底面积;解法二第一步单位出错。教师笑着说:“谁有不同意见?”同学们都摇着头,教师又说:“我觉得解法二也正确,谁能捋出思路来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起来。终于学生甲举手说:“解法二第一步是求长方体高1厘米时,水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恍然大悟,表示赞同。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答的过程也不一样,多一些逆向思维,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解决核心问题。 ????????三、纵深小结,让思维有提炼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环节。经过多维度的思考、质疑、判断和确认,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模块进行有效建构,理清脉络,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在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巧解法。 ????????如在认识“3的倍数特征”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不是像判断2、5的倍数一样看个位?有比较快捷的判断方法吗?学生很自然地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3的倍数在百数图中刚好成斜行排列,每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及十位相加的数字之和刚好是3、6、9……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出示了手机学生判断,大部分学生采用各位上的数相加,看和能否被3整除来判断,而学生甲却采用“划数法”,划去其中的数字3、6、9,剩下数字1、4、5、7之和是17,因此,不是3的倍数,判断的速度就快多了。 ????????这样的课堂小结,能让学生从回顾——悟理——提升,超越了认知层面,抓住了数学的本质,思维得到升华。 ????????四、撰写日记,让思维有延伸 ????????数学日记是课堂的延续,能有效帮忙学生将

文档评论(0)

祝朝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