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课堂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 *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写作背景 * 书:古代一种文体,书信。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理解为: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理解文题 *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 诵读课文,注意字词 guō chóng jì shù pì nàn rén xù xū dù wù duó 强聒 重念 冀君实或见恕也 辟邪说 难 壬人 不恤国事 胥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会晤 度义而后动 法则,计划。 考虑 *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 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 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 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作者自称 陈述 谦词,私下 往往 政治主张 强作解说 回信 又想到 对待 书信往来 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希望 原谅我 应该 交往共事 粗疏草率,冒失无礼 *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 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 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 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不为生事; 读书人 名义和实际 因而招致 认为 推行 侵犯职权 与民争利 各部门负专责的官吏 原来 澄清 *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 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 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 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 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驳斥,抨击 巧言谄媚的人 本来预先知道 考虑 附和世俗,讨好众人 *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 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 者故改其度,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 不见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 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 大吵大闹的样子 相怨 只是 因为 计划,主张 考虑 认为对 给以好处 *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 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 墨守 领教 机缘,机会 不胜 情意诚挚 仰慕 * 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 第二段:针对司马光信中所指责的实 施新法的弊端,逐一驳斥。    第三段:分析反对派对新法声势汹汹、怨恨、 诽谤的原因,并表示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第四段: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 1、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这属于哪种驳论方法?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3、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文档评论(0)

136****6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