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二章章末检测.docx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二章章末检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第一、二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80分) 下图是北京市地图。北京市在西部和北部的山区规划建设了生态涵养区。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 A.包含有不同类型区域 B.区域的划分均依据综合性指标 C.各类型区域边界明确 D.区域之间主要是自然条件差异 2.生态涵养区的划分,重点考虑的因素有 ①行政区划 ②地形 ③气候 ④河流 ⑤经济发展水平 ⑥地方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⑥ 3.生态涵养区的划分,反映出地理环境会影响区域 A.生活特点 B.发展条件 C.发展水平 D.发展方向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4~5题。 4.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5.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6~8题。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10.该区域与我国东部地区交换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这说明 A.该区域与其他区域有联系,但其内部没有联系 B.该区域劳动力、矿产资源丰富 C.区域间是有联系的,体现区域的关联性特征 D.说明区域间实现了经济全球化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12.某科研小组在裸露的红壤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降雨强度相同情况下,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关于不同坡度土壤冲刷量与土地利用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坡度的加大,土壤冲刷量持续增加 B.坡度超过30°以后,土壤冲刷量开始降低 C.坡度18°~24°地区,适宜修梯田发展种植业 D.根据坡度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下图示意以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