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秋天》.doc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秋天》.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秋天》 ?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赏析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歌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二,教学重难点 ? 1.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2.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意。 三,教学过程 (一)、说秋天 ? 一年四季各具风韵: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热情似火,秋天轻柔雅致,冬天稳重深沉。我独爱秋天,和我志趣相投的同学请举手。……我有这么多知音呢!提到秋天,你想到什么? ?秋天是什么?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现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秋天》,共赏何其芳笔下的秋日风情。 (二)、导读与训练 ?1.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准备好了吗?把你整理的信息赶快发布出来。? 2.处理字词 (三)、读秋天 ?闭上眼睛,一边倾听示范朗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的相关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味。 ?朗读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并体会诗中的意境 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诗歌中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 (四)、品秋天 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按诗歌小节给画面加小标题?展开课堂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 1.农家丰收图? 2.霜晨归渔图? 3.少女思恋图? 配对游戏:多媒体出示三幅图片学生给图片拟小标题 (五)、悟秋天 1.现在请同学们找找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先在自己组里交流看看,还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然后说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去品味。 ? 2.通过这些词句,你看出作者对秋天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六)、咏秋天 ? 在生活中,展开想象,用一两句话来赞美秋天;也可以化用《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把春天改为秋天,然后唱出来),原歌词为: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绿色的田野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 (七)、课堂小结 ?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境。 (八)?课外积累 ?古诗中的“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 读秋天 品秋天 悟秋天 咏秋天 ? 四,课后反思:  我认为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以致用,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练来熟练方法;老师可以马上从学生的练习中了解他们方法掌握的程度,及时予以调整和帮助。   品诗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一课一得,在一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一种品诗写诗的方法,也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的。诗歌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得出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   陶行知说:“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因此,我希望当学生学习了《秋天》这个“点”之后,应该能掌握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能主动地去阅读并能较深刻地理解现代诗歌。一节课的结束并不等于一个“。”,而应该是“……”。它可以把我们引向更广袤的语文天地!

文档评论(0)

132****13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