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道路勘测设计》章课后习题及答案.pdf

《道路勘测设计》章课后习题及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道路路勘勘测测设设计计》》章章课课后后习习题题及及答答案案 第⼆章 平⾯设计 2-5.设某⼆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试求不设超⾼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 (% 8 i h =)的极限最⼩半径 (µ值分别取0.035和0.15)。 ⑵当采⽤极限最⼩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 (路⾯宽B = 9 m ,超⾼渐变率取1/150)? 解: 不设超⾼时: ) (h V R i 1272+= µ =0.02)] -(0.035[127802 ? =3359.58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0m 。 设超⾼时: ) (h V R i 1272 += µ =0.8)] (0.15[127802+? =219.1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 ⑵当采⽤极限最⼩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 缓和曲线长度:= ?= i B L 150/1%2%89) (+? =135 m 2-6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3804954?=α,4JD 到5JD 的距离D=267.71m 。由于地形限制, 选定=4R 110m ,4s L =70m ,试定5JD 的圆曲线半径5R 和缓和曲线长5s L 。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 π δπβ? ?=??=-==1806 ,2400002 00032R l R l R l l R l , 解得: =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267.71-157.24 = 110.49 m 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则有: 522460 R = ,302 60 m ==,2820695?=α 解得=5R 115.227m 2-7、某⼭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 0054322?=右α ,003043?=右α ,1JD ⾄2JD 、2JD 到3JD 距离分别为 458.96 m 、560.54 m 。选定m L R S 6530011==,,试分别确定2JD 、3JD 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 解:(1) 1JD 曲 线要素计算 587.024 2s 0==R l , 487.322402q 2 3 s =-=R l l s , 则m q P R T 63.1112 tan )(1=++=α 由于1JD 与2JD 是同向曲线,查 《规范》可知,同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少为设计速度的6倍,即m 360660=?,此时 036063.11196.4582--=T 所以这样设置不可⾏,所以只能减少直线段的长度。 (2) 2JD 曲线拟定 由于2JD 与1JD 的转⾓接近,所以在根据 《规范》拟定m L R 803002S 2==,,则计算可得:889.0 =,40q =,m T 84.1282= 所以2JD 与1JD 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为 m 49.21884.12863.11196.458=--接近速度的4倍,可以接受。 (3) 3JD 曲线拟定 由于3JD 是⼩偏⾓,根据 《规范》可得,所需曲线最⼩长度为: m L 555.1555 .4700 700 min == = α ,则切线长m 7.7723=≈L T 2JD 与3JD 为反向曲线,由 《规范》可得,直线段最⼩为速度的2倍,即120m,则 有354m 77.7-128.84-54.560=,显然满⾜曲线的要求。 按min L 反算半径:m 59.1980180 min =??= π αL R ,由于半径⼤于不设超⾼最⼩半径, , 30291?=右α 可不设缓和曲线,则m R L S 59.1980033==,。 第三章 纵断⾯设计 3-9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程为780.72.m ,i1=0.8%,i2 =5%,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凸、凹 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程。 解: (1)判断凸、凹性 0%2.4%8.0%512=-=-=i i ω,凹曲线 (2)竖曲线要素计算 m R L 210%2.45000=?==ω; m L T 1052 == ; (3)设计⾼程计算 起点⾥程桩号=交点⾥程桩号—T 终点⾥程桩号=交点⾥程桩号+T =

文档评论(0)

偶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