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叙文阅读考点二:把握人物情感变化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记叙文阅读考点二:把握人物情感变化记叙文阅读考点二:把握人物情感变化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记叙文阅读
考点二:把握人物情感变化
学习目标
了解情感态度变化在文章里的
作用;
2、学习分析梳理人物或作者的情
感态度变化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明学习和思考是从疑问中获得的,提问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而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问,绽放提问艺术,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生兴趣,导引学生思考呢?这是笔者所思考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期盼能找到提问艺术的路径。古往今来,无论是文言古语还是诗词歌赋,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艺术性的提问,让智慧之花开满课堂!
一、立足文本,把握学情,理性提问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艺术表现,是师生的教与学对话。提问需要立足文本,从教材出发,把握学情,难易适中。学生努力就能回答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回归文本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理性问题,才能使课堂其乐融融,绽放艺术之花。
如,《雨说》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由诵读,在阅读过程中自由想象,结合联想中的画面,给课文中“雨”加上恰当的修辞,思考文本中作者寄托“雨”所表达的内涵,学生通过诵读,可以在文本中找到语句“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学生能够抓住“雨”的特点,提炼出雨是春天的脚步,是爱的使者,给孩子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二、找准切入,牵引全文,智慧提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语文对话过程中,如何对话,以什么形式对话,哪里开始对话,是教师需要结合每一篇文本需要考虑的教学切入点、突破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辐射至整个文本篇章,由点及面,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顺应教学规律,选好教学切入点,智慧提问才能“得心应手”。
如,《沁园春?雪》教学中,我们知道整首词包括上阕和下阕,其中上阕写了“景”,有飞雪、长城、冰封、群山、黄河、高原实景,也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虚景;下阕议论抒情,赞美当代革命英雄,评论古代英雄不足,坚定革命必胜信念。在上阕和下阕学习中,教师找准切入点,提出问题:(1)上阕中有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景?有什么特点?“望”字统领哪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山脉如何像银蛇舞动,高原如何像白象奔跑?“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虚写?(3)下阕有几层意思?(4)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有什么作用?“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有几位历史人物?“略、稍”起什么作用?“只识”“稍逊”“略输”的区别是什么?在下阕作者为什么要评论古代帝王?
三、细节布疑,升华理解,敏锐提问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文本中每一字句的琢磨,品味文本语言细节。“细节”是每一文本中看似“自相矛盾”的情节、句、词,是联接全文和延伸教学内容之处,教师只有抓住细节,提出问题,刺激学生敏锐思考,才能使其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清晰解读文本作者思想情感。
如,在《敬业与乐业》教学中,结合文本中诸多敬业和乐业的观点,教师提问:“大家最信服的是哪一点?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文本观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不二法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在学生回答中,有赞同也有不赞同,通过讨论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因势而问,捕捉生成,碰撞提问
“课堂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预设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生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存在于教与学现场,是既定情境中教与学、师与生的互动,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亮点,因势而问,在语文课堂迸射思维火花。
如,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中,全文包括三部分,第一,介绍伏尔泰生活的历史时代和人类社会地位,评价伏尔泰的贡献;第二,歌颂伏尔泰丰功伟绩,评价伏尔泰启蒙思想和现实关怀的贡献;第三,赞扬伏尔泰非凡人格;第四,介绍伏尔泰时代意义。在第四部分中,通过让学生思考“雨果口中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