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发生心肌梗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类型的心电图表现。当一个区域发生缺血时,从中心到边缘缺血的程度是不同的,也可以不同部位同时出现上述三种心电图改变。
1 “缺血性”改变
“缺血性”改变为对称性T波高耸或倒置。
心脏的耗氧量较其他脏器为高。在心肌供血不足时,首先表现为缺氧,心肌的有氧代谢降低,能量供应减少,细胞内部离子丢失较多,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使QT间期延长,T向量背离缺血区,呈现“对称性T波”。若缺血发生于心内膜面,T波呈对称性高而直立,即对称性T波高耸;若发生于心外膜面,使外膜面复极延迟于内膜面,复极程序反常,就出现对称性T波深而倒置,即对称性T波倒置;若电极置于前壁,而缺血发生于对侧(即后壁),则其心电图变化类似前壁内膜面缺血,即出现对称高而直立的T波。
注意T波改变缺乏特异性,所有影响复极的因素都能使T波改变,重要的是T波规律性的演变。
2 “损伤性”改变
ST段抬高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胸导联T波≥0.2 mV,呈上斜型或弓背向上或单相曲线样;ST段下移≤0.05 mV,呈水平型或下斜型。
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损伤性”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偏移。目前对发生机制的解释有以下两种。
2.1 损伤电流学说
认为心肌发生严重损伤时,该处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不能维持正常,静息跨膜电位大大降低,其静息电位处于等电位线以下;除极时受损部位形成电穴,正常心肌处则带正电荷称为电源,电荷向损伤部位流动出现“损伤电流”。将电极放于损伤区,即描记出低电位的基线,以至全部心肌除极完毕时,此区完全处于负电位而不产生电位差,于是等电位的ST段平直下移,外膜面心肌损伤时ST段抬高。明显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一般来说,损伤不会持久,要么恢复,要么进一步坏死。
2.2 除板受阻学说
当部分心肌受损时,产生保护性除极受阻,即大部分除极心肌呈负电位时,部分受损部位不除极,仍为正电位,出现电位差,产生与受损区同向的ST向量,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抬高。心肌损伤时,ST段抬高亦可能是上述两种解释同时并存所致。
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受损的表现,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分类和是否进行溶栓治疗,以及判断溶栓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3 “坏死性”改变
坏死性Q波,振幅≥同导联R波1/4,时限≥0.04s,有切迹。
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细胞变性、坏死。一般认为,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恢复原状态并产生动作电位(这与严重心肌缺血或感染、毒素作用引起的一时性电静止有着本质的差别),由此而引起某一方向的心肌动作电位丧失,必然会使其方向相反的电位空间向量相对增大。对于正常心肌除极早期10~40 ms心室间隔、心内膜下心肌、右心室、大部分左心室除极完毕。对于坏死心肌心室除极早期的向量指向坏死部位相反的方向,在心电图上表现心肌坏死部位的导联上出现病理性Q波。由于心肌梗死部位不同,对着梗死部位的心电图导联亦不同,因此病理性Q波可在不同的导联上显示出来。
产生坏死性Q波的条件是梗死面积≥10%左心室面积,梗死直径≥2 cm,梗死厚度≥5 mm;如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虽然Q波没有达到“坏死性Q波”的标准,即振幅≤同导联R波1/4,时限≤0.04s,但是与“坏死性Q波”有相同的意义的改变,称为“等位性Q波”。
“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如下:
(1)q波 q波不够坏死性Q波的诊断标准,即同导联Q波深度后继R波的1/4,但是q波的时限0.03s,且伴有q波内的切迹或粗钝;Ⅲ导联达坏死性Q波的诊断标准,aVF导联q波的时限0.02s,Ⅱ导联有q波即可,aVR导联有r波更支持陈旧性下壁心梗;V1、V2胸前导联呈qrS型,q波的出现可以排除右室肥厚(右室肥厚应伴有电轴右偏且V3R、V4R呈qR)或左前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在第3肋间V1、V2部位描记,q波更加明显,而在第5肋间V1、V2部位描记,q波消失);V3~V5胸前导联q波宽于或深于下一个胸前导联,如qV3qV4或qV4qV5或qV5qV6。
(2)Q波区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某个胸前导联的q波未达标,加做上、下一肋间或左、右轻度偏移,均可记录到q波的区域称为Q波区,这可以鉴别肺气肿(肺气肿在下一肋间描记QS波可转变为rS波或q波消失)或左前分支阻滞引起的QS波或q波。
(3)进展性Q波 同一位患者在相同体位条件下(胸前导联安放的位置应该做标记,每次固定在同一位置描记),24h内Q波出现进行性增宽或加深;或者排除了间歇性室内阻滞和预激等因素在原先无Q波的导联出现了q波。
(4)新消失的间隔q波 I、aVL、V5和V6导联q波消失或减小。
(5)QRS波群改变 V4~V6QRS波群R波起始部位有切迹、顿挫,出现大于0.5mm的负向波,提示小面积心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