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业分析技术课件单元一气相色谱分离原理.pptVIP

化工工业分析技术课件单元一气相色谱分离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选)化工工业分析技术课件单元一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六\0点17分 茨维特实验 气相色谱法基础知识 1906年,茨维特利用不同色素在活性碳酸钙与石油醚的共同作用之下在玻璃柱中呈现出不同的运行速度,能使其达到彼此分离。 茨维特在他的原始论文中,把上述分离方法叫做色谱法(chromatography) 在柱中出现的有颜色的色带叫做色谱图(chromatogram)。 填充CaCO3的玻璃柱管叫做色谱柱(column) 具有大表面积的CaCO3固体颗粒称为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推动被分离的组分(色素)流过固定相的惰性流体(上述实验用的是石油醚)称为流动相(mobile phase) 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六\0点17分 色谱法定义 色谱分析法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即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分配(即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过程)从而使各物质得到完全分离。 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六\0点17分 色谱法分离过程示意图 A B C D 载气 3种组分同时进入色谱柱 3种组分开始在色谱柱中分离 3种组分在色谱柱中基本达到分离 3种组分在色谱柱中完全达到分离 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六\0点17分 学生提问、讨论与总结1 问题1: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为什么呈现不同的运行速度? 因为固定相对不同组分有不同的吸附力,吸附力强的组分难以被流动相冲洗出色谱柱,故运行速度慢,运行时间长。反之,吸附力弱的组分则容易被流动相冲洗出色谱柱,故运行速度快,运行时间短。 同样的道理,若固定相呈液体状态,则不同组分呈现不同运行速度则是因为固定液对不同组分有不同的溶解能力,溶解性强的组分难以挥发至流动相中,故其在色谱柱中运行速度慢,运行时间长。反之,溶解性弱的组分则容易挥发至流动相中,故其在色谱柱中运行速度快,运行时间短。 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六\0点17分 学生提问、讨论与总结2 问题2:吸附与脱附是怎么回事? 吸附作用是指各种气体、蒸气以及溶液里的溶质被吸着在固体或液体物质表面上的作用。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叫做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叫吸附质。吸附作用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脱附作用正好与吸附作用相反,是指吸着在固体或液体物质表面上的物质在一定的作用下离开原表面的过程。 问题3:什么是溶解过程与挥发过程? 溶解过程是指气态或液态组分进入固定液的过程,而挥发过程则是指组分离开固定液回到气态或液态流动相的过程。 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六\0点17分 学生提问、讨论与总结3 问题4:所谓分配系数?分配比?它在色谱分离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分配系数(K):平衡状态时,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比。如在给定柱温下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对于气-固色谱,组分的分配系数为: 对于气-液色谱,分配系数为: 式中CL与CG分别是组分在固定液与载气中的浓度。 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六\0点17分 学生提问、讨论与总结4 容量因子(k):又称分配比,容量比,指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量(质量、体积、物质的量)之比。 两组分分配系数不同,则在色谱柱中有不同的保留值,因而就以不同的速度先后流出色谱柱,从而达到分离。 组分分子结构不同,组分性质不同,则相应的分配系数也不同,这是色谱分离的基础。 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六\0点17分 色谱法发展历史1 茨维特发现他的色谱法之后的20多年里,几乎无人问津这一技术。 到了1931年,德籍奥地利化学家库恩(R.Kuhn)利用茨维特的方法在纤维状氧化铝和碳酸钙的吸附柱上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公认为单一的结晶状胡萝卜素分离成a 和b 两个同分异构体,并由所取得的纯胡萝卜素确定出了其分子式。随后他还发现了八种新类胡萝卜素,并把它们制成纯品,进行了结构分析。 同年,库恩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维生素的研究上,确定了维生素A 的结构。 此外,他还用色谱法从蛋黄中分离出了叶黄素;还曾把腌鱼腐败细菌中所含的红色类胡萝卜素确定离析出来并制成结晶。 1933年库恩从35000升脱脂牛奶中分离出1g核黄素(即维生素B2),制得结晶,并测定了它的结构。 本文档共28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六\0点17分 色谱法发展历史2 1938年,Kuhn因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离析与结构分析中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从此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迅速为各国科学家们所注目,广泛被采用起来。此后,相继出现了各种色谱方

文档评论(0)

jess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