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体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量感作为数学素质之一,在当前的新课改良程中已经引起了众多教师 的关注,它是对量的一种直觉与感觉,是空间观念在测量领域的具象化与 精细化,具有非标准化特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量感的培养,有助 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味量的大小、强化数量的感知。同时,能提高学 生的估算与估测能力。因此,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开展具 有重要意义。但是,量感的形成很难有统一的测量与评价标准,对于学生 学得如何,掌握得怎样,是难以用纸笔进行检测的。而且,量感的建立一 开始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干靠经验、理性的叠加构建模型, 形成观念。因此,量感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 验和建立起来的。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材中不少环节的设计,都有利于学 生量感的培养。我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圆柱的体积”的根抵,先以 “圆柱与圆锥体容器哪个装得更多”的问题引起学生思量,提出本次探索 实验的目的,即比拟两者的体积大小,并找寻两者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小 组合作,探索了等底等高以及非等底等高条件下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 结合前测学情,我采用 3D 技术打印定制特殊数据的学具,让学生充分操 作和体验,自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 和合作精神,在“猜测—实验—结论—验证”过程中开展了学生的量感。 一、激活经验,在直观视觉中植入量感萌芽 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已有哪些学前根抵?对圆锥与圆柱 的关系了解多少?学生在猜测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猜测? 有哪些困惑?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猜测?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设计 前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方向。 美国特拉华大学蔡金法教授说:“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指基于某个问题 情境,通过接受或者改变的方式来提出新的数学问题,然后将其以问题的形 式表示出来。”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形状放在一起,学生很容易从视觉 上就判定“圆柱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大”,但大多少,它们有怎样 的倍数关系,却没有明确概念。因量感经验积累缺乏,大局部学生对特殊 数据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难以判断。我们尝试参加了三个学习前测 题〔如图 1,图 2,图 3〕。 前测题 1:判断图 1 中圆柱与圆锥的面积大小。〔单位 cm〕 前测题 2:判断图 2 中圆柱与圆锥的面积大小。〔单位 cm〕 前测题 3:判断图 3 中圆柱与圆锥的面积大小。〔单位 cm〕 前测情况为:当圆柱与圆锥底面积相等,圆锥高为圆柱 2 倍时,能正 确判定圆柱体积大的学生约占 53%;当圆柱与圆锥高相等,圆锥底面积为 圆柱 9 倍时,能正确判定圆锥体积大的学生约占 48%;當圆柱与圆锥底面 积相等,圆锥的高为圆柱 3 倍时,能正确判定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一样大的 学生约占 25%。 只依靠形象直观的图示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还缺乏以解决圆柱与 圆锥体积关系的问题。我们仍需在此根抵上调整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 量感意识。 二、聚焦问题,在方法辨析中启动量感意识 基于学生的上述问题,我确定了本课学习目标:一是通过观察、猜测、 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开展学生量感 ; 二是在学习中感悟科学探索方法,提高抽象推理能力;三是增强学生自主 探索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为到达学习目标,设计前我进行了一系列思量:首先,本课是只探索 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还是相信学生,参加特殊数据,引 导深度探索,建构深层次“圆锥体积”模型,以到达量感培养目标?在学 生经历“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关系”探索全过程后,我参加了 3 组特殊数据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深度探索, 在课堂生成中启示、培养、开展了学生的量感。 其次,是研究圆锥体积还是容积?如何匡助学生界定体积与容积概念? 是选用“冰淇淋”〔圆柱体的冰淇淋与等底等高圆锥体冰淇淋,哪个体积 更大〕还是选用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容器来乘水?哪个更贴近生活? 哪个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哪个更容易感知和培养量感?相对于水, 学生对“冰淇淋”更有兴趣。但是,固体计算体积,后续实验用具盛的是 水,测的是容积。为了减少中间的交替,我选用了饮用水并在课中交待: 判断哪种容器装得多,说的是容积,但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将容积与体 积合并研究。 再次,实验器具的选择,为什么只能找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容 器?特殊数据的圆柱与圆锥体容器怎样解决?容器中所盛物体用细沙、小 米还是水更能降低实验误差?特殊数据成套的圆柱与圆锥体容器不易寻觅, 因此我通过 3D 技术打印定制特殊数据的容器,解决了实验器具的问题。 在屡次课前尝试和实验中我发现,用细沙或者小米,人为增加了操作难度, 量勺与每次刮平的动作,拉长了实验时间

文档评论(0)

188****3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