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理距离说文档.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距离说 【原文】 摘自《文艺心理学》朱光潜 什么叫做“心理的距离”呢?我们最好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比如说海上的雾。乘船的人们在海遇着大雾,是一件最不畅快的事。呼吸不灵便,路程被耽搁,固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船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船上的乘客们的喧嚷,时时令人觉得仿佛有大难临头似的,尤其使人心焦气闷。船像不死不活地在驶行,茫无边际的世界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也只能做到镇定的程度。但是换一个观点来看,海雾却是一种绝美的景致。你暂且不去想到它耽误了程期,不去想到实际上的不舒畅和危险,你姑且聚精会神地去看它这种现象,看这幅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这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被它盖上一层面网,都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联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握住在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你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是在天上,也有些犹豫不易决定。这不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么? 这两种经验的分别完全起于观点的不同。在前一种经验中,海雾是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堵以及一切实际生活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成了你的工具或是你的障碍。你的全部实际生活逼得你不得不畏危险,逼得你不得不求平安,所以你不得不讨厌这耽误程期带危险性的海雾。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在后一种经验中,你把海雾摆在实用世界以外去看,使它和你的实际生活中间存有一种适当的“距离”,所以你能不为忧患休戚的念头所扰,一味用客观的态度去欣赏它。这就是美感的态度。 【评析】 文段对审美态度中的“心理距离说”进行了举例说明。对于海上起雾,乘坐在船上的人因为海雾可能会影响行程,甚至可能会对航行造成危险,心理与海雾——景的距离较近,导致无法产生美感态度;而同样对于海上起雾,不考虑其对行程和安全的影响,心理与海雾——景的距离较远,只对景本身进行观赏,就能产生美感态度。 “心理距离说”指出人需要与物有一定的距离才能形成审美体验,产生美的感受。当事物与人有切身利害关系时,事物成为人的工具或障碍,不可能产生美感态度;只有当事物与人没有利害关系,人能摆脱实用态度去观赏事物时,事物才能变成景物,人才能由此产生美感态度。 朱光潜对审美态度中的“心理距离说”是对康德美学的延续。康德美学摆脱前人讨论美的主客观性问题,转而开始讨论作为人的主体性活动“审美”,并提出审美活动遵循“无利害而生愉快”“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又合目的性”三条原则,即审美对象对于审美主体(人)来说没有利害关系但能使人产生愉悦感,审美获得的美感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普世的概念却在每个人心中都会认为这种美感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人对于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并没有特定的目的却又合乎于人们的美感来作为审美活动的确证。“心理距离说”就是对康德审美活动三条原则中第一条“无利害而生愉快”的进一步阐发,解释了“无利害”是通过“心理距离”来落实的,“无利害而生愉快”其实就是“距离产生美”。 利害心产生实用,它会要求着我们不断解决问题,达成需要;而无利害之心才能产生美的感受。但我们可以说美的感受需要无利害心才能产生,却不能说无利害心一定可以产生美的感受,因为美感体验不仅需要距离产生的审美态度,同样需要经过训练才具有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和我们其他能力一样,有天生的初始部分,也有需要不断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才拥有的更高层次的部分。这与我们一般的处世活动是一样的,既需要对应的心理状态,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能力,只有这些素养都同时具备,我们才能真正获得特定的体验,领悟更高层次的真善美。 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是一种社会心理学术语。个体对另一个体或群体亲近、接纳或难以相处的主观感受程度。表现为在感情、态度和行为上的疏密程度.疏者心理距离远,密者心理距离近。来源于美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心理距离 目录 1概念 2概述 3概念背景 4关联 5辨析 6中国相关 7问题 8研究发现 概念 2009年7月,据《科学美国人》网络版报道,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对问题产生心理距离有助于提升创造力,让人们更宏观、更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而使难题更有可能得到解决。 概述 心理距离是一种解释美感的概念,它意指美感的产生,是来自于观赏者主观感知与艺术品之间的心理距离。设喻者在情感方面对本体怀有关心、热爱、同情、怜悯、留恋、怀念、钦敬、崇拜等善意情感或怀有厌恶、憎恨、愤慨、冷漠、鄙弃等恶意情感 。 心理距离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物质存在形式看,体现为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从人文社会特征看,体现为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在大众传播中

文档评论(0)

企业管理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计算机三级持证人

从事多年企业管理、在团队建设、员工培训、营销提升、组织架构有多自己的经验,希望在这个平台分享及帮助更多的公司或企业!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09日上传了计算机三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