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革命传统教育实践——以五下“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为例.docx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革命传统教育实践——以五下“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为例.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革命传统教育实践——以五下“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教学为例

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把革命传统教育列为课程的学习主题之一。那么,教师该如何巧妙打通学生与革命传统教育间的对话通道,让革命传统教育入脑、入心呢?

单元整体教学是在明确的目标统领下,进行内容的系统规划和创新设计,把握各板块内容的联系,克服教学的机械叠加,实现整体认知和系统建构,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高效性、深度性,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方式。单元整体教学聚焦单元主题,关注大情境、大任务、大项目以及教学素材的内在联系。下文,笔者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谈谈如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一、大情境深化单元理解,瞄准精神靶心

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大情境之所以“大”,是因为其将某学科或某单元知识进行统领整合,并通过核心问题,彰显情境的一体化、统摄性。这能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有序串联,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形成清晰的主线逻辑和认知路径,潜移默化地学习革命传统精神,发展核心素养。

1.把握课程标准,明确目标导向

新课标指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这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指明了方向。具体到革命传统教育,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导向,观照学生生活,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各种教学活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2.梳理教材内容,形成逻辑结构

教材的单元内容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尤其是革命类题材,教师要整体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找到内在的逻辑结构。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包含六课内容。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核心,凸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年代尺”帮助学生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历史。如:首先观察“年代尺”,回顾抗争史,涉及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然后,从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切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着,观察教材中的油画《五四运动》,了解五四运动,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梳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事件本身到精神内涵,由故事到情感,能帮助学生弄清课与课、课与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感悟伟大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学生了解到新中国从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正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程。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的教学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年代尺”为时间线索,以党带领人民百年图强进程为要旨,构建起整个单元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感悟理解中,瞄准革命精神的靶心。

3.解析教学内容,创生问题情境

本单元《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由“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三个核心板块组成。三个板块分别对应三件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军长征。三件大事所蕴含的精神分别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教材解读后,教师要立足史实,厘清隐含的价值线,明晰每块内容的靶心问题,并将其串成线。该课,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为什么中国有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为什么可以燎原?红军为什么不怕远征难?这些问题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同时,教师还围绕这些问题依次创设了以下情境。

情境一:组织学生云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课上汇报:有的学生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有的学生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的学生说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最后,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