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摘要:老年痴呆是老年期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的疾病,临床表现以痴呆症最为突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药物作用于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系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减轻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延缓痴呆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因、治疗
(10)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痴呆已成为老年精神卫生领域急待研究与解决的主要疾病之一。(11)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迅速增长,老年痴呆病人人数必然增加。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
老年痴呆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智力、精神衰退性器质性脑部病变综合征。该病起病隐匿,呈进行性,早期不易被发觉。症状严重后,或因躯体疾病,或因精神异常等才被家人注意。早期症状为记忆力障碍和判断力减退,近事记忆首先受损,拿东忘西,并伴有固执、多疑、敏感等精神症状;进一步发展,远事记忆亦受影响,并出现定向力障碍、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明显下降及性格改变,最终导致全面痴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②老年痴呆根据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混合型痴呆三大类。
1、阿尔茨海默病理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以不可逆进行性记忆减退和认知、语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以近期记忆力障碍为最常见表现,1d前或刚刚发生的事情记不清。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对往事也会遗忘,严重时出现完全性遗忘。其次以猜疑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精神显著衰退。有心胸狭隘、反应迟钝、爱闹情绪和易发怒、睡眠颠倒的倾向。病情进一步发展时,计算能力减退,还可有认识障碍即精细思考发生困难,逐渐发展到对13常生活和常识的理解、判断也发生障碍,如把裤子当成衣服穿。此阶段可出现语言障碍,词汇减少,言语单调,喃喃自语,或不能叫出物体名称或完全失语。大多数患者还对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力产生障碍,如口面部不自主动作、厌食、大小便沾身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出现病理征阳性和腱反射亢进。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全靠别人照顾,病程维持5~10年左右而死亡。
2、血管性痴呆
起病较迅速,病史中有反复多次的小卒中发作,多见于60岁左右,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病情呈阶梯样进展,即每发作一次卒中,痴呆症状加重一
次。患者情绪易激动,记忆力减退,或有头痛、头昏、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明显痴呆、粗暴、定向力障碍。检查时可见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偏
瘫、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表现,脑CT或MRI检查可查到脑梗死或脑出血灶。
3、混合性痴呆
同时存在有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症状,有时鉴别较困难。
老年痴呆的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但已知有很多原因都会引起老年人痴呆,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宽和深入。
(3)1、遗传因素
载脂蛋白ε4
基因载脂蛋白(APOE)ε4基因定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即19q13.2,与早发型和晚发型AD均有显著性关联。研究表明,APOEε-4能够参与调节Aβ的生成?,并且能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对Aβ的清除,形成SP。
早老素1和早老素2基因
早老素l(Presenilins1,PS—1)和PS-2基因分别定位于14号染色体即14q24.3和14q31-32,占家族性AD致病基因的30%~50%,占早发型AD致病基因的70%一80%。迄今为止发现至少有37种Ps一1基因突变与早发型AD有关。
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
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即21q21.1-21.3,是最早发现的与AD有关的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家族性早发型AD有密切关系。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多数APP由俚α-分泌酶裂解成可溶性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释放到神经元外,βAPP再进一步被γ一分泌酶裂解。极少部分β.APP在胞质经溶酶体内的β一分泌酶和γ一分泌酶作用裂解为Aβ。而当APP基因发生突变时,β—APP主要经β一分泌酶和γ一分泌酶作用裂解为Aβ。Aβ聚集可形成神经毒性的原纤维,并进而形成SP,
Ot2巨球蛋白基因
Ot2巨球蛋白(alpha2一maeroglobulin,A2M)基因定位于12号染色体即12p12-13区域,此基因序列中的剪切受体缺失,能增加AD发生的危险性。A2M是一种沉淀于散发性AD患者脑内SP中的急性反应蛋白,可对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进行编码,而该抑制剂参与介导A13的降解和清除,因此,A2M基因突变可引起AB沉积,成为AD的风险因子。
2.非遗传因素
1、炎症和免疫学说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脑组织中Aβ沉积诱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A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