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pdf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

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

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实际、认知经验离得很远,学生很难进入文本与作者

产生共鸣。所以课前应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侵略

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

上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周恩

来从小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的远大理想。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深入阅

读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

向的原因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阅读中借助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周恩来同志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认、认写本课生字,读通课文。

难点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有想过为什么而读书吗?为功名?为利禄?为修身?这些未免太局限于个人的得失

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年年仅12岁的周恩来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回答——“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他会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感

受少年周恩来的这份赤诚的爱国之心。

二、资料简介

背景知识:本文是作者余心言有感于周恩来立志求学的经历写的。1910年秋至

1913年7月,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度过了三年不平凡的读书生活。在

这里,少年周恩来亲身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感受到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深重,树立

了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初步感知

1.课题解析。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的意思是“的”,课题的意思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

书。这是少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