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2024郑州一测真题+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B(A项“作者在开学头一天就对学生提出要读实体书而不读屏的要求”扩大

范围。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他要求学生在读指定的读物“从华兹华斯、叶芝等的诗作到《弗

兰肯斯坦》《去印度之路》这样的小说”时要读实体书,而不是要求所有读物都必须读实体

书。C项“长期累积会让高级认知功能受到影响”不当,从材料二第三段可知,作者认为“大

脑的适应性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保守的,不会让这种重大改变发生”。D项“材料一的看法

更有价值”无中生有。综观材料一和材料二,两位作者的看法都有合理之处,都能给人以启

发,没有充分的依据判定哪一个更有价值。)

2.(3分)C(“浅层阅读依托的是电子设备”表述绝对。由材料一第七自然段的“在

数码时代,电子文字或许也可以让纸质书籍的深层阅读与一些传统的浅层读物之间形成更为

明确的区别和分工”可知,纸质书籍中有一部分是浅层读物;而且文中也没有信息表明“浅

层阅读依托的是电子设备”。)

3.(3分)D(“深入剖析各自存在的利弊”不当,材料一没有剖析纸上阅读的弊端。)

4.(4分)①借艾柯的话语,指出书籍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为文章提倡阅读书籍提供

依据。②借艾柯的话语,指出互联网时代让每一个人都必须阅读文字,引出下文“互联网开

拓了一个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阅读时代”的论断并进而作深入辨析。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①首先用类比论证反驳,指出互联网对大脑的改变与人们日常活动对大脑的

改变强度差不多,不足以使注意力无法集中。②接着用因果论证反驳,指出大脑的适应性在

某些方面是非常保守的,思维的基本构架无法彻底重建,因此注意力无法集中这种根本性的

改变不会出现。③然后用反证法(假设论证)反驳,假设已经出现了注意力无法集中这种根

本性的改变,那么这必然导致阅读较长文本、数学成就等许多高级认知能力下降,而这些现

象并未出现,因此注意力无法集中是伪命题。④最后用举例论证反驳,以年轻人能集中注意

力观看《泰坦尼克号》之类的长电影和《壁花少年》等喜欢的小说为例,反驳“互联网使年

轻人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看法。

(每答出一点给2分;第①④点为必答,第②③点任意答出一点即可;各点的前后顺序

不能颠倒,若顺序颠倒酌情扣分。每点画线处的概括语可以不答。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有才说“不是,不是”“不要迷信”主要因为他在以“迷信说法不可信”

的念头来宽慰徐大娘和自己。)

7.(3分)C(“本文以徐大娘的幻觉结尾”不当。结尾不是“幻觉”,是徐大娘与有

才“正说着话”时真实出现的场景。)

8.(4分)先是吃惊,再是焦急/心神不定/忐忑,然后是悲伤,最后是惊喜。

1

(每答出一种心理给1分。意思对即可。顺序不能颠倒。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酌情给分。)

9.(6分)①引出下文徐大娘对童年经历的回忆和害怕“他”前来收脚印的恐慌。②“不

留一点痕迹在人世间”的说法与后文有才的话相呼应,有助于强调“他”的“脚印”早已留

在了村民心里,是收不走的,凸显了赞美扶贫干部一心为民的主旨。③增加了神秘色彩,激

发了阅读兴趣,让读者渴望了解跟“收脚印”有关的故事。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DF(原句标点: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

11.(3分)C(贼,文中用作动词,窃,私下行动,引申为窥测。与《人皆有不忍人之

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不同。)

12.(3分)C(“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却感化了他们,

使他们重拾信义”是作者所批驳的荒谬之处,而非“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

13.(8分)

文档评论(0)

地理知识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