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输血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输血虽然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但同时应当注意血液制品也有潜在的危险性,再加之医务人员的操作及病人的体制等原因,
仍有3%~10%的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疾病,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等等,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地给予预防和处理。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
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2.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
抗体,输血时对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表现在反复输血的病人
或经产妇中。
(二)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期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
达39~1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
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置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
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血液移除大多数粒
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如病情需要可另行
配血输注。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
伴寒战着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杜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
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
盖厚被等积极处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记录。
二、过敏反应
(一)发生原因
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之内曾用过致敏的药物或食物)。
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
原而致敏所致。
3.多次输血的病员,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表现轻重不一,
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
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
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三)预防及处理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却是因病情需要须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
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要、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
者。
5.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剑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
血,口服抗组胺类药如苯海拉明25mg,继续观察;反应重者需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
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
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嗪
25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护。
三、溶血反应
(一)发生原因
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ml
即可产生症状。
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若血液储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
温4℃)、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
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
3.Rh因子所致溶血: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凝集抗原外,还有另一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优质工程创优监理方案.pdf
- 第1-4单元期中重难点检测(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docx VIP
- 大疆 精灵 Phantom 4 Pro V2.0 快速入门指南 用户手册.pdf
- XX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项目监测预警信息平台采购需求.docx VIP
- 最满意的三项工作和最不满意的一项工作3篇.docx
- 第1-4单元期中重难点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docx VIP
- 送阅件-兖矿集团审计风险部.PDF
-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报告.pptx
- NB∕T 31021-2012 风力发电企业科技文件归档与整理规范.pdf
- 辽宁省名校联盟 2024年高三 10 月份联合考试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