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专题二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植物与土壤)
【必背知识】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
(一)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少量水汽和固体杂质。
(二)干洁空气的组成
(三)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1.氧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
命的保护伞”
5.水汽和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大气的变化
(四)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
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划分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对流层(a)
Ⅰ.高度: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
Ⅱ.特征
A.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约每上升1000米温度降低6℃。
B.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b)
Ⅰ.范围: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
Ⅱ.特征
A.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B.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C.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Ⅲ.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高层大气(c)
Ⅰ.范围: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Ⅱ.特征
A.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随后,由于大
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随海拔升高持续上升。
B.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C.空气密度很小。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小部分被吸收或反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
(2)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吧热量传递给近地面
大气。热量来源:长波辐射。
(3)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少量能量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
成为大气逆辐射。热量来源:大气逆辐射。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意义:减少太阳辐射;缩小了气温日较差;提高了地表平均温度。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
四、热力环流
(一)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过程
(1)A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积,
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B、F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
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形成的过程
(二)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三)受力分析
作用力特点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在北半球右偏,在南半球左偏
C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可降低风速
(四)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高空中的风近地面的风
图示(北半
球)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
受力
力)共同影响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
水
六、水循环的过
程及意义
(一)水循环概
念
自
(二)水循环的分类及环节
然
界
中
的
水
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