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4.1

(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31年鲁僖公参加了有周卿士王子虎、晋卿狐偃、宋卿公孙固等参加的盟会,《春秋》记载了此事,但是不书这些卿士之名,《左传》阐释其意蕴谓,“卿不书,罪之也。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这反映了当时()

A.分封体制得到强化 B.诸侯国君权威加强

C.宗法制度走向成熟 D.礼乐文化仍被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材料表明,《春秋》之所以不书参加这次盟会的卿士之名,是责备他们违背了礼制,即鲁僖公作为公、侯级别的诸侯国君主不应当与卿士一起参加盟会,D项正确;分封制度强调的是封邦建国,属于国家政治层面的制度,而材料只是涉及等级差异,属于社会礼仪规范层面,排除A项;材料与诸侯国君权威无关,排除B项;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主要涉及继承问题,属于家族内部层面,而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等级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

2.西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宣、元之世,遂备蕃臣,关徽不闭,羽檄不行”,“王莽篡位……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东汉“自建武至于延光,西域三绝三通”。这表明两汉时期()

A.中央王朝强弱影响民族关系状况 B.民族融合促进民族关系发展

C民族关系平等原则初步得到实施 D.经济文化交流消除民族差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材料表明,中央王朝稳定和强大的西汉汉武帝、汉宣帝与汉元帝时期,民族之间的关系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而中央王朝动荡的王莽时期、东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状况则受到制约。这表明民族关系的状况、发展与当时中央王朝的强弱有很大关系,A项正确;民族关系发展的结果是民族融合,B项因果逻辑颠倒,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民族关系平等原则,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民族差别客观存在,经济文化交流可淡化民族差别,但不可消除,排除D项。故选A项。

3.下表是东晋时期出身士族的官员比例情况统计,表中所示的变化反映了()

时期

士族官员占比

东晋前期(317—344年)

65.9%

东晋后期(371—396年)

80.8%

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 B.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C.豪强势力逐步膨胀 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的中国。材料表明,东晋时期出身士族的官员比例日益提高,这反映出士族把持政权的程度加深和对中央决策的影响力增强,导致专制皇权的相对弱化,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维护自身特权的工具,A项正确;“士族官员占比”,未必特指江南士族,且两晋时期一直是北方士族掌权,排除B项;从社会阶层的角度看,士族与豪强并不完全等同,通过土地兼并等手段获得大量土地、拥有私人武装、控制人口的群体为豪强,门阀士族则是通过掌握文化而世代居官的名门望族,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士族对皇权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

4.有学者指出,两税法的出现是均田制破坏以后,“唐政府对赋役征派制度逐步进行调整,重新把征敛的目标集中在土地这一最稳定的税源上的结果”。这说明两税法()

A.使土地兼并现象受到抑制 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D.推动了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重新把征敛的目标集中在土地这一最稳定的税源上的结果”说明两税法把赋役征收的对象由丁身改为以土地为主的资产,扩大了税源,B项正确;两税法实行之后,土地兼并仍然存在,排除A项;两税法出现之前,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度,C项因果逻辑错误,排除;两税法的实行,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至于社会成员身份是否趋于平等,由材料无法判断,排除D项。故选B项。

5.明代文献是后世研究明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