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必修3《内环境和稳态》会考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淋巴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细胞的内环境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GB3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2\*GB3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GB3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GB3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GB3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3\*GB3③机体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4\*GB3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轴突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分析综合作用)—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恢复时,又成为内正外负。膜电位的变化与Na+通过离子通道内流有关。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1\*GB3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空隙
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
=2\*GB3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所以是单向传递。
=3\*GB3③在突触传递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GB3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2\*GB3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3\*GB3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4\*GB3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四、激素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微量、高效有机物,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1\*GB3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进入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GB3②血糖平衡调节:
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成血糖,提高血糖浓度
降低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