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3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四次适应性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11页,共23个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接到试卷后,请检查是否有缺页、缺题或字迹不清等问题。如有,请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姓名、
考号和科目。
4.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之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的思想暗合着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逻辑,其前提假
设就是人性至善。正是这一人性假设才使得古代社会的乡规民约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得以德育人、
以教化人成为可能。即使是亚里士多德,也将社会共同体归结为其成员对“善”的追求。新时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中华民族内在的、本质的性之善所化生而来的,这一本质性规定也是新时代一
系列治国方略实施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基因中本有的善性,才能有效地构
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基于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要求人人要做到以
德修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因素的凝炼,是基
于人们对爱国、诚信、友善、公平、正义等价值的共同追求。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相应,
中华儿女对世界事物的积极态度、所持之善念是一致的,也能够明辨是非。正是基于对儒家思想中
人性的理解与把握,人们才会积极维护尊老爱幼、一心为公、为民服务的公序良俗。中华民族共同
体是共有了血缘、地缘及精神的整体。血缘、地缘是中华民族维系的纽带,精神是其应有的生存状
态。血缘表征着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缘却意味着中华民族需要一个理想的和
谐社会,是一个能够让人与人、人与社会愿意生存、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社会。在这样一个共同体
中,社会成员以个体自身的对他人负有责任般的至善人性共同维系着所属的地缘性社会结构,也可
以说,对人性的把握,特别是人性至善的假设是共同体的形成的本体性根据。由文化基因中对人性
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中西不同的发展模式。由人性至善而衍生的中华民族和平发展、和平崛起是大
势所趋,更是中国之幸、世界之幸。
(摘编自李双龙《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儒家思想源泉》)
材料二:
乡村社区文化营造要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乡村文化营造是建立在对乡村文
化资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文化图景再造,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时间无限”来
弥补“空间有限”。丰富乡村规划的空间尺度,放大乡村的可能性,重塑富有吸引力的乡村品格,重
建乡愁记忆的精神家园,形成一种和谐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农村成为折射中华文化,彰显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容器和载体。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公共文化空间再造,公共文化空间再造绝不是大拆大
建,而是公共文化体系的重塑。具体而言,一是盘活存量。脱贫攻坚期间,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覆盖
全部农村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也基本实现了以城市为中心、以乡(镇)为支点、以行政村
(社区)为触角等的多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一些偏远地区,基础文化设施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因而,盘活存量、用好农村现有的公共文化物质空间十分必要。二是调整置换。“以生产自然空间扩
展、生活空间有效利用、生态空间功能发挥为抓手。激活行政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宗祠、农民
戏台、全民健身运动广场等,借助国家主导建设的农村“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乡镇文化站、农家书
1
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用活农村现有的公共文化物质空
间。三是集中利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公共文化存量空间和可调整置换空间中,分类
建设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党建文化“五位一体”公共文化精神空间体系。
在达到文化公共性和共享性的目的同时,让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教育引导广大农民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阵地。四是区域联动。挖掘最能体现各民族共同历史、共同文化的共享文化符号,注
重区域联动设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体验线路和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打造群众家门口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体验省级示范路线。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乡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