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 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建筑.pdf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 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建筑.pdf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

第十一章中国传统建筑

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课时设定为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课时,课堂讨论1课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概貌、主要特点

和基本分类,把握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2、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

•3、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4、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分类

•5、中国传统建筑成熟的主要标志

课上互动与课堂讨论

•1、为什么说唐宋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成熟时期?主要

标志有哪些?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定位

•第二节中国建筑的特点

•第三节中国古典建筑的分类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定位

•一、史前中国建筑的萌芽

•二、三代中国建筑的起步

•三、秦汉中国建筑的定型

•四、唐宋中国建筑的成熟

•五、明清中国建筑的完善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定位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定位

•中国建筑,是指以框架式木结构单体建筑和中轴线布局的群体建筑为基本特

征,结合夯土、砖石工程的建筑体系。

•数千年来,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技术一脉相承,自成系统,在世界建筑之林

中独具特色,成为建筑史上一颗十分耀眼的明珠。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建筑

和古代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

下了光辉的篇章。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全过程,可以看到渊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建筑是萌生

于史前、起步于三代、定制于秦汉、成熟于唐宋、最终完善于明清。

一、中国建筑的萌芽

•中国传统建筑有两大基本特点:一是框架式木质结构建筑技术,二是沿

中轴主线展开的平面布局原则。

框架式结构建筑模型北京故宫“中轴线”式布局示意图

一、中国建筑的萌芽

•我国传统的框架式木结构建筑技术和中轴线平面布局原则的文化渊源,可以

一直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目前所知,早在7000~8000年前,我国长江流域的井头山、河姆渡等文化先

民即建造了框架式木结构建筑。较早的中轴线平面布局建筑实例见于辽海地

区的红山文化遗存。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遗迹与模拟复原图示红山文化东山嘴遗址“中轴线”建筑布局

一、中国建筑的萌芽

•干栏式房屋建筑方法是:首先使用木桩或竹

桩以及大小梁木筑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其上

铺设悬空的地板,而后在地板之上再用竹木

、茅草等建造房屋。其上半部住人,下面可

以用来饲养牲畜。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遗存中,还同时发河姆渡遗址房屋复原陈列

现了上百件带有榫卯的木质构件,说明最迟

在7000年前,我国就已经发明了榫卯组合技

术。

•这种技术的出现,为框架式木结构建筑技术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姆渡遗址出土木质榫卯构件

一、中国建筑的萌芽

•干栏式房屋的优势在于防潮、防虫。在我国北方,为抵御寒冷,新石器时代

的先民通常会建造“地穴式”房屋。

•这种房屋的建筑方式大体是由地表向下挖出土坑,再于地表坑沿围立支柱,

最后支柱之上覆盖草席形成房顶。一些房屋下挖的土坑深度接近或超过1米,

习惯性称其为地穴式房屋,一些房屋的土坑较浅,甚至不足0.5米,通常称为

“半地穴式”房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lal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