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xVIP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先秦——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时代商周战国两汉魏晋隋唐选官制度选官标准察举制世卿世禄军功爵制九品中正科举制门第、家世血缘关系考试能力孝、廉军功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相应的官职。1.魏晋九品中正制曹魏时期1、创立:初期注重家世、道德和才能西晋主要看重家世(①成为维护士族的工具,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②社会阶层固化,人才流通受阻。)2、标准:3、影响:①初期时有利于选拔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一、选官制度2.科举制(1)建立与发展过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②隋炀帝③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⑤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材料一:科举制是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将选官权力由世家大族收归中央)材料二:科举制的推行,对历史的发展,也带来很大负面效应。首先,它使得学校体系从此以后就和选官制度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使中国本来就该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受到了影响,以至于长期无法进化。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1)积极方面:①利于打破特权垄断;②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把选拔人才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④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为出身一般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⑤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2)科举制的影响:(2)消极方面:①考查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忽视了实践性知识考查,束缚知识创新;②明清时期考试形式逐渐僵化为“八股文”,成为统治者进行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的工具。(3)科举制的特点选官标准更加趋向客观、公平、公正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选官的范围更加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学识才能;(2)选官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品评演变为考试;(3)选官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原则;(4)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二、三省六部制1.演变历程:(1)魏晋南北朝:(2)隋文帝:(3)唐朝:逐步形成三省制中央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完善三省六部制2.职责及运行机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执行诏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草拟皇帝诏令)三省分工明确,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加强了君主专制。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三省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中书门下,习称中书,原称政事堂,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初设于门下省,唐高宗时徙于中书省,唐玄宗前称政事堂。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提议,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五代、宋因之。宋朝初期,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的职权。决策机构政事堂(议政)执行机构复习巩固时期中央官制权力分配趋势秦朝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西汉武帝中外朝制中朝决策,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执行东汉尚书台地位上升尚书台掌决策和行政。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三省共同辅助决策。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中书起草诏令、门下封驳审议、尚书执行。《大唐六典》,简称《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它记载了唐朝前期的官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大唐六典》书影朝代赋税制度征税标准魏晋唐前期唐后期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将征税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去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役可以以绢或布代役,称庸。(有利于保证农时)租庸调制按人丁和财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两税法三、赋税制度:从魏晋到唐代赋税制度的演变(1)背景:唐朝中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2)颁行: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重点突破——两税法(3)两税法的内容:1、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2、取消租庸调

文档评论(0)

180****853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