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PPT课件-(2).pptx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PPT课件-(2).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新课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难点)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重点)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素养)教学目标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的诗歌均为古体诗。但唐朝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来看,一般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包括绝句和律诗。文体知识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在诗歌上,他推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他的作品《感遇》等指斥时弊,书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有《陈伯玉集》。作者介绍作者介绍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的一套施政方针,因此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而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696年,契丹族的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背景资料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朗读诗歌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登幽州台歌精读细研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歌”: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题目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在登临幽州台时所作。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精读细研念:想到。前:过去。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后:未来。怆然:悲伤的样子。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涕:眼泪。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幽州台,孑然一身,怀才不遇的苦闷涌上心头,不禁悲从中来。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精读细研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译文: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1.再读诗歌,思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合作探究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2.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怀才不遇的悲叹和孤单苦闷的心绪。3.《登幽州台歌》中,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精神?合作探究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古今,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诗歌中所表现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泪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4.作者是如何表现“登”这一题意的?合作探究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5.曹操的《观沧海》与本诗都是登高抒怀之作,试比较一下这首诗抒发的情感与《登幽州台歌》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观沧海曹

文档评论(0)

未名数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级教师,高级工程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