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江华一中2023届高考●历史●解题技巧
PAGE12
PAGE12
江华一中2023届高考●历史●解题技巧
专题01原因/背景/条件类材料题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背景、原因、条件型非选择题属于概括说明类题目,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背景、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两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二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是背景的组成部分,原因更注重主观性,有时二者可以通用。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一般而言,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背景、原因型试题的设问方式有两种:一是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二是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有哪些等。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解题方法】
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原因(因素)、条件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1.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
(1)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关系、外交、军事、国际环境等角度分析。
(2)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从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角度去分析。
2.原因的广度方面:原因/条件=主观原因/条件(内因)十客观原因/条件(外因)
(1)主观原因:指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
(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的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原因的分析方法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静态分析,原因侧重动态分析。
3.原因的深度方面: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引发事件的主观方面的重要因索。
(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人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人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人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层面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层面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4)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关系,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相互渗透。
【真题演练】
1.(2022·湖南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图2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9分)
2.(2022·全国乙卷·13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