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 课件 徐彬13、14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理论.ppt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 课件 徐彬13、14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又称为PPP理论,是现代汇率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西班牙萨拉蒙卡学派对货币购买力的论述。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购买力平价理论,1922年在其代表作《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中的提出应以国内外物价对比作为决定汇率的依据。该理论强调经常账户对汇率的决定作用,将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与汇率的变动联系起来。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又被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绝对购买力平价;二是相对购买力平价。GustavCassel,1866-1945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Cassel1866.10.20-1945.1.14)瑞典经济学家。曾在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并于1904~1933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16年卡塞尔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即:购买力平价说(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理论。一、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最典型形式,其基本观点是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由于货币的购买力可表示为一般物价水平(通常以物价指数表示)的倒数,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可写为:E=Pa/Pb其中,E本国货币的即期汇率(直接标价法)Pa─本国商品的价格水平Pb─外国商品的价格水平第十三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第一节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一、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的提出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休谟对当时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在其所著的《政治论丛》中,大卫·休谟论证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并抨击了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休谟把货币数量论引入国际收支领域,1752年在其著作《论贸易平衡》中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wMechanism),又称为“休谟机制”,被认为是最早的国际收支理论。它揭示了金本位下的价格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矫正作用,成为西方各国制定自由放任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理论基础。二、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内容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的核心是金本位下的国际收支可以自动达到均衡。其基本思想是:金本位制度下,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将会引起本国黄金的净流出。黄金外流会导致国内黄金存量的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量就会下降,从而引起该国物价水平的下跌。物价下跌将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将出现相反的情况。因此,在金本位制度下,无论国际收支逆差还是顺差,只要允许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内在调节机制自动发挥调节作用,无需政府干预,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可以自动得到矫正,国际收支均衡可以自动恢复。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调节过程三、对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评价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最早对国际收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为国际收支研究确定了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成为后来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渊源。“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然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第二节弹性论一、弹性论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各国开始实行不兑现的纸币制度,由于黄金不能自由输出入,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赖以运行的客观基础不复存在了。此后各国纷纷实行竞争性货币贬值,汇率变动十分频繁,各国国际收支陷入极度混乱状态,古典国际收支理论已无法解释和应对国际收支失衡,于是经济学家开始对国际收支理论进行新的探索。以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1923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局部均衡分析法,首次提出“弹性”的概念。1937年琼·罗宾逊以马歇尔的理论为基础在其著作《论外汇》中系统地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又称为弹性分析法。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巴·勒纳(AbbaP.Lerner)在关于汇率与货币贬值的研究中,对弹性论进行了补充,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劳埃德·梅茨勒(LloydMerzler)对罗宾逊的理论进行了修订与补充,创建了弹性论的又一个核心概念—“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