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植树问题》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
思想方法,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能力。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4篇),
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1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第八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在植树问
题的教学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透数
学思想和方法,如:数形结合、化繁为简、植树模型、一一对应和化
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在与南雅小学教研同行中我执教了《植树问题》
第一课时内容。现对该课作如下反思:
1、异中求同,构建模型、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学生在探究完两端都
种的植树问题后,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的手指、教室的灯、桌子的摆
放、路灯的安装、站队等问题,直观地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
跟植树问题毫不相似,但是只要善于观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就
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似,从而构建植树模型。并根据植
树模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2、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发现规律。
通过画线段图在“20米、30米、40米的小路上植树的动手操作,
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自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
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
从学生的展示来看,虽然得出的间隔数,棵数不相同。但通过观
察对比发现:不同中存在共性,即:两端都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
+1”的规律。
3、渗透思想,掌握方法,体验价值。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维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
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
律的联系。通过在画图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觉得画到100米很麻烦,
产生另辟蹊径的念头,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研究起,发
现规律后再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渗透了化繁为简、数形结合、建
模、一一对应和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猜想——化繁为简——画图验证——得
出结论——应用结论”的思考方法和将复杂问题——简单问题——发
现规律——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抽象问题直观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等基本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
用和价值。
4、分析学情,研究教材,突出关键。
实际上,少数几个提前学习的学生掩盖了一个事实:更多的学生
在学习前并不知道“间隔数”,丝毫没有考虑平均分的结果是什么,
只是受问题的影响,认为每隔5米栽一棵,算出来一定是栽了20棵树,
再加上“一边”“两端”的“搅和”,才出现20棵、21棵、22棵等
多种答案。我认为全长、间隔长和间隔数是一种“铁三角”关系,而
棵数和间隔数只是“单线联系”。
前者是主体,后者只是在间隔数的基础上,由于两端的种法不同
而进行的“微调”。因此,只注重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而忽略前面
的主体显然是不妥的。
在这两层关系之间,间隔数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教学的
关键是:讲清楚为什么“全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间隔数+
1”。
5、教学实践,出现问题,找寻原因。
虽然原班教师说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我认为:由于本
人性格原因和缺乏儿童语言,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还做得不
够理想。教学中,缺乏教学机智,贪多求全,不能见好就收。
如:学生在做倒数第二道巩固题时,离下课时间还有两分钟,我
为了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将最后一题(拓展题)也让学生完成,导致
时间不够。
课后一位听课老师对我说:我以为学生在做完倒数第二道巩固题,
你就要进行课堂小结的,最后一题(拓展题)不出现该课也很完整。
因此,在课堂艺术上我还要向同行多多学习。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2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
角”的内容,曾经被演绎出了许多经典课例。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