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碱性膜燃料电池 第三部分 膜电极性能试验方法-编制说明.docx

碱性膜燃料电池 第三部分 膜电极性能试验方法-编制说明.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9

《碱性膜燃料电池第三部分膜电极性能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

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中科嘉鸿(佛山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的《碱性膜燃料电池第三部分膜电极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来源于2022年申请立项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团体标准编制任务。本标准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负责归口管理。

主要参加单位

中科嘉鸿(佛山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研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惠州亿纬氢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工作简要过程

2022年5月,编制单位把团体标准项目建议书提交给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2022年6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召开氢能专业团体标准立项初审会,听取了编制单位的立项汇报,提出了建议。

2022年10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召开2022年度第一次团体标准审查会,听取了编制单位的立项报告,提出建议。

2022年11月,编制单位对上述建议进行了答复。

2022年11月,编制单位收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同意该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中再学〔2022〕20号》。

2023年3月,完成标准第一稿。

2023年5月,完成标准第二稿。

2023年10月,完成标准第三稿。

2023年11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开展行业内意见征集。

编制情况

1.标准介绍

该标准为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碱性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性能试验。

2.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原则如下:

a)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b)标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c)对标内外先进水平,与现行有效的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协调一致;

d)适应我国碱性膜燃料电池发展的需求。

目的、意义或必要性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统一的碱性膜电极的性能试验方法,为其在燃料电池等电化学装置中应用时提供测试规范。

近年来,基于碱性膜的电化学技术和装置发展迅速,在碱性膜电极应用于电化学反应器如燃料电池中时,即可使用贵金属也可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相较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成本优势;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液态KOH和NaOH电解液,碱性膜燃料电池结构简单、性能好、功率密度高、响应速度快、受空气中CO2的影响及维护工作量小相对较小;这些优点均利于碱性膜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推广应用。

国内外目前均在积极进行碱性膜电极技术的产业转化,处于激烈竞争阶段,但相关性能试验仅有零散的科研论文,且测试条件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对CO2的影响处理不当的情况下,测试结果难以对比;当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时,由于种类众多,活性位存争议,比活性没有一致的衡量方法。

为此,建立统一的碱性膜电极性能试验方法很有必要,对碱性膜电极技术和工艺的提升及其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标准于同类标准主要差异

与本标准同类型的现有国家标准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5部分:膜电极测试方法》(GB/T20042.5-2009),团体标准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测试方法》(T/CAAMTB12-2020)。对于相同的指标项目,如活性区面积、催化剂Pt担载量、催化剂电化学活性面积、单体电池极化曲线、单体电池欧姆极化过电位和透氢电流密度,本标准参照GB/T20042.5-2009和T/CAAMTB12-2020中的方法进行,但在个别细节处略有改变。而对于CO2耐受性、催化层体积比活性和膜电极在CO2存在情况下的耐受性和寿命这些仅与碱性膜电极有关的技术参数,本标准提出了新的方法。主要差异处见表1。

差异对照表

序号

对比项

差异

1

活性区面积测试

现有标准通过对膜电极上的炭纸尺寸进行测试来计算活性区面积。但由于活性区面积不一定与炭纸的面积一致,膜电极设计中经常出现炭纸比活性区略大一些的情况;为此,本标准在测试活性区面积时,先把膜电极上的炭纸剥离,然后测试所剩CCM上活性区的面积。

2

CO2耐受性测试

本标准提出了新的测试方法。阴极侧通入的空气中含有2ppmCO2气体(空气中CO2经吸收净化后的浓度≤2ppm),记录不同放电电流对应的电压值,并以此条件下0.5A/cm2与1A/cm2放电电流密度对应的电压值与没有CO2情况下测定的极化曲线中0.5A/cm2与1A/cm2放电电流密度对应的电压值进行对比,以此判断膜电极对CO2的耐受性。

3

膜电极透氢速率测试

在膜电极中阴、阳极均为非(贵)金属催化剂时,通过透氢速率判断氢气从膜电极阳极渗透到阴极的程度。

4

膜电极中催化层体积比活性测试

本标准提出了新的测试方法。在膜电极阴极或者阳极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时,采用体积比活性评判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把0.8V对应的总有效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