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精选6篇)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精选6篇)
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
调查,并将探寻到的规律和经验写进调查报告。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
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欢
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篇1
一、调查目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是中学生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环节之一。随着“减负”这一方针的出台,课业负担逐渐减轻,闲暇
时间开始增多,这势必为中学课外阅读提供了契机。由于课外阅读已
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因而了解当今中学课外阅读情况尤为重要,
此项研究通过调查目前中学生喜爱的不同读物,分析个中原因,从而
进一步了解青年一代的思想素质和文件修养。
二、调查范围
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的部分中学生顾客。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30份,收回问卷,除去废卷,其中有效卷
280份。
四、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95%以上的中学生爱好课外阅读,由于偏好的读物
因人而异,为便于表达结果,我们只将最主要的调查结果列表显示。
在“您最喜欢的书籍”选项中,男女生不约而同地将侦探推理小
说放在了首位,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意外,因为这一类的小说兼有逻辑
性强和情节49人心弦等特点,它们对好奇心强的中学生确有吸引力。
卡通漫画在男女生中分别占有42%和51.6%,它的广受欢迎,巳符合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电影小说在男生中崭露头角,或许将合成为
一股新潮流。武侠小说仍得到42%的男生的垂青。看来,英雄豪杰魅
力犹存。相比之下,女生青睐于古典名著应与其渗在文学情绪和细腻
心思休戚相关。
正处豆蔻年华的少女也不会错过时尚杂志期刊。在“原因”选项
中,“逻辑性强”和“情节吸引人”在男女生中分别占58.3%和
77.4%。这应该是理性和感性思维使然吧。但是“文学性”、“哲理
性”、“知识性”等选项却少有人问津,此类书籍仍未成为主流。在
“影响因素”选项中,“个人兴趣”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确,当代学
生更讲究独立与个性,可传媒影响力也着实不小。
初高中生课外阅读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少差弄。在“最喜
欢的书籍”一栏中,“侦探推理”和“卡通漫画”无论在初中还是高
中生中都雄踞冠亚军;初中生年纪尚小,受到师长引导的影响较多,
所以“古典名著”这类正统教育的经典也开始在初中生中倍受16目,
也有41.2%的得票率。在调查中不难发现:高中生阅读的书籍范
围明显比初中生更广,“艺术修养类”和“军事类”在初中几乎无人
问津,在高中却有近15%的得票率。
在“喜欢的原因”这方面,高中生的答案更呈现多元化;得票率
最高的“情节吸引人”也仅占61.5%,较之初中的70.6%地位明显下
降;此外,“哲理性强”这一原因也在高中占一席之地,较初中上升
近10个百分点。从“影响因素”来看,初中生对周围世界的关注比高
中生略逊一筹,传媒推荐在初高中分别占5.88%与11.5%,由此可见,
高中生更贴近社会,视野更为广阔。随着题海战术日趋淘汰,取而代
之的是给予孩子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超过半数的家长全力支持子女
课外阅读,必将使素质教育的发展更进一步。对于喜爱的书籍,2/3
左右的青少年选择购买,l/3左右采用租、借的方法,家长在经济方
面的慷慨解囊,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利条件。
至于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中,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大多数学
生接受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足以证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为人师表,知识渊博,了解学生,自是最佳的引导者;忧的是,竞有
半数以上的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关心,看来家长对这问题的重视
程度,比起教师而言,已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师长对学生课外阅读
的指导,不但可取,而又是必要的,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项调查,我们初步了解到目前中学课外阅读情况:
(1)各类型书籍在学生中都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大家仍偏重于侦
探、卡通、武侠等趣味性较强的读物。
(2)由于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导致择书的差异依然存在,但相对
而言,后者造成的差弄性更为明显。
(3)多数学生对选择书籍有自我主见,然而传媒作用亦不小。
(4)部分师长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