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方法.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方法

祁庆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约》界定的定义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

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

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

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

的创造力。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

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明确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

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它“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根本目的在于存续

“活态传承”,这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公约选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2.

1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文物),获取其资源的基本手段是考古发掘和民间搜集。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活态传承”性,获取其资源的基本手段必然是实

地调查。实地调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搜集、科学研究以及保护工作的最重要

的基本方法。脱离实地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

是纸上谈兵。

实地调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呀就与保护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一、什么是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法是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也被社会学、民俗学等

人文学科引进。在民族学学术术语中,实地调查法通称为“人类学田野工作”

(AnthropologicalFieldWork)。实地调查是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是

“民族志”(Ethnography)即“记述民族学”(DescriptiveEthnology)架构

的源泉。

田野工作(fieldwork),即在实地调查中,要集中于某个社区长时间(最好

一年以上)把握当地年度周期中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与当地人形成密切的关系,

参与他们的日常社会活动,从中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交换活动、地方政治和宗

教仪式等,从而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这种资料,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个人实

际经验的积累和提炼。田野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参与”就是调查者“在场”,直接面对调查对象,耳闻目睹,获

取第一手资料。

实地调查不是盲目从事,而是要有理论指导。

(一)民族学实地调查的二种理论

1.主位(emic)客位(etic)

主位、客位是指研究者、调查者对于对象文化表现的不同理解角度。

主位与客位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人类学领域兴起的一种研究方法。主位

和客位这两个术语是肯尼思·派克(KennethPike)在1954年从语言学的术语

音位的(phonemic)和语音的(phonetic)类推出来的。

主位研究是指研究者不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尽可能的从当地人的视角去理解

文化,通过听取当地提供情况的人即报道人所反映的当地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观点

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主位研究将报道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他的描述

和分析作为最终的判断。同时,主位研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

熟悉他们的知识体系、分类系统,明了他们的概念、话语及意义,通过深入的参

与观察,尽量像本地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