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平遥古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晋商文
化旅游的核心区域,是晋中市乃至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短
短几年时间,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业发
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具备了引领晋中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极具知名度的旅游胜地。
一、平遥古城凭借以整座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优
势,充分展现了晋商文化和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民俗风情,
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与特色,成为晋中旅游国际化发展的最基
础的物质条件。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1986
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l997年12月3日,平
遥古城连同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
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美丽而独特的,作为华夏文明最典
型的代表,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与之雷同的古城;平遥古城是真
实而厚重的,它历经了2700载风雨剥蚀,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平遥古城是鲜活而真实的,至今仍有数万民众在城中居住生活。
凡到平遥古城游览者,无不流连忘返,为之倾倒。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这样评价平遥:“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
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
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
卷”。其内涵与特征主要表现在:
——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是中国古代县城的珍贵孤例。平
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
筑群。整个城池对称布局,特色鲜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
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
庙的封建礼制格局。城内道路框架纵横,四大街、八小巷、七十
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
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
多家古店铺,拥有3797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
整的有448处。
——文物遗存集中丰富,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在
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内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
其中国家级11处,省级6处,市县级81处,有27处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清单,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标准》中,平遥包含了
全部21个人文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景类的18个景型。古城近郊
保存了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珍品。古
城墙在国内保存最为完整,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日升昌票号是民族银行业的“乡下鼻祖”,还有镇国寺万佛殿、
文庙大成殿等。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全国罕见。另外我们
还有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和大量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都是平遥
丰富的旅游资源。
——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汉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平
遥古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印
记,建筑文化、寺庙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儒学文化和民
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古城的文化特色。平遥牛肉、推光
漆器、长山药、剪纸、布鞋等土特产品享有盛誉,前店后厂的传
统制作工艺保留至今。百余种地方风味小吃、民间传统风土人情
等赋予了古城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商业金融曾经繁荣一时,是近代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见
证。早在明代,平遥就已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店铺林立,商贾云
集,素有“小北京”之称。平遥古城是晋商发祥地,平遥票号是
中国金融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古城票号占清代全国票号总数的
将近一半,分号遍布全国各大商埠和日本、新加坡等地。古城西
大街风韵犹存,被誉为清代“华尔街”。号称“汇通天下”的日
升昌票号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吸引了众多金融界人士前
来参观学习与考察。
二、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
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成为晋中旅游业发
展的支柱与龙头,是晋中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表达。
2
几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级的鼎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
的共同努力,旅游产业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
程,保持了持续、健康、强劲、快速的发展势头。
旅游经济效益连年大幅递增。全县接待游客人数从97年的
5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181.64万人,增长36倍,旅游门
票收入从97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0200万元,增
长81.6倍;旅游综合收入从97年的1250万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