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育人实践探索--以《数说“中国梦”(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为例.docx

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育人实践探索--以《数说“中国梦”(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为例.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育人实践探索--以《数说“中国梦”(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为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1年7月12日)指出,“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坚持目标导向”放于首位,提出“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小学数学学习活动离不开情境,情境既是数学问题的载体,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源。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都需要用统计的方法和思维解决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百分数学习的现实情境。借助现实社会情境,我们可以自然地将思政元素引入小学数学课程,以实现跨学科综合育人的目标。

一、创设思政情境:什么是“中国梦”?

1.从个人梦想到国家梦想,树立远大志向

课前,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

师: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生(齐):“中国梦”!

2.从“中国梦”到两个“一百年”,揭示学习主题

播放习总书记讲话的短视频,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介绍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即“两个一百年”目标。(具体内容略)

师: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否实现?

生(齐):实现了!

师:是否实现要用数据来说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说‘中国梦’”!。

出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如图1)

学生发现十项基本标准中含有整数、小数和百分数,从而引出课题。

关于“中国梦”,学生通过社会宣传、新闻媒体、学校教育等途径有所了解,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版)》中学习过《伟大的中国梦》这一讲,但这样的认识仅仅停留于笼统而模糊的表面印象。这节课以“中国梦”为主题,为学生展开一幅伟大恢弘的时代画卷,从“何为‘中国梦’”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项基本标准”,学生真正了解了“中国梦”的内涵,透过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明晰了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与路径。

二、聚焦核心问题:如何比较经济水平?

1.从绝对量到相对量,引出食费对比法

出示两个家庭某年第一季度食品消费支出总额和家庭消费总额,通过交流,学生认为这两项数据不能直接比较两个家庭的经济水平。

音频介绍:经济学家恩格尔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个家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在家庭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率越小,这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就越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建议,利用现实问题中的随机数据引入百分数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了解利用百分数可以认识现实世界中的随机现象,作出判断、制定标准。恩格尔系数是百分数,表示了食品支出与消费支出这两个随机数据之间的倍数关系,它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发现,单看食品支出或单看消费支出,都无法比较家庭之间的经济水平。此时,教师介绍食费对比法,帮助学生找到从“绝对量比较”到“相对量比较”的路径。

2.从不统一到统一,探寻比较的标准

学生求出两个家庭食品支出总额与消费总额的比值,并进行比较:

A:5000÷20000=1/4;

B:5400÷12000=9/20;

生:这样还不好比较,要通分成5/20和9/20,才能比出A家庭经济条件好一些。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并比较另两个家庭:

C:3000÷6000=1/2=25/50;

D:8000÷25000=8/25=16/50。

师:四个家庭一起比较,刚才的标准还管用吗?该怎么办呢?

根据学生回答,将四个分数通分为分母为100的分数。

师:如果还有更多的家庭加入进来比较,那么比较的标准是不是还要重新寻找,不断地改变?

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将比较的标准统一为“100”比较合适。

统一标准才能比较,这是学生基本的数学认知。基于此,学生在独立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通分,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寻找统一比较标准的过程。当教师提出“如果还有更多的家庭加入进来比较,那么比较的标准是不是还要重新寻找,不断地改变?”这个问题时,学生立刻意识到,比较的标准统一为一个约定的数更为方便,这个数就是“100”。学生这样理解的根本原因是“十进制”思想在他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以前的学习经历中“百格图”“百数表”等表征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从不可比到可比,认识统计学中的百分数

师:数学中以“100”作为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比较、作出判断和决策,这样就产生了百分数。这四个数用百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