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自考陕西选修0042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品导读王振军第七单元笔记及原文.pdf

汉语言自考陕西选修0042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品导读王振军第七单元笔记及原文.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言本科陕西自考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用课本《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导读》王

振军,俞阅;后附原文,可与本文档对照

第七单元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的发展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传奇的成就突出。明代也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时期,出现了“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由宋

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短篇小说,在明代中后期,也出现了繁荣局面,冯梦龙所编著的“三

言”、凌濛初创作的“二拍”是这方面的代表。明代戏曲的主流是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明中

三大传奇,即《宝剑记》《鸣凤记》和《浣纱记》的出现,标志着传奇繁荣时期的到来。明后期的传

奇作品,最为突出的创作倾向是批判封建专制,讴歌个性自由。汤显祖的《牡丹亭》无疑是明代传奇

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一部。除汤显祖的《牡丹亭》外,还有《娇红记》《玉簪记》《红梅记》等优秀作

品。明代杂剧以中后期的杂剧成就更为突出,如王九思的《杜甫游春》抒写自己政治遭遇的坎坷,抒

发对官场污浊腐败的痛恨。康海的《中山狼》谴责忘恩负义的行为,也寓含着讽喻现实的意图。徐渭

的《四声猿》,除《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歌颂妇女的才能品德之外,《狂鼓史渔阳三弄》

借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骂曹操的情节,影射当时的奸相严嵩,表现出作者与黑暗势力和世俗观念相对

立的叛逆精神,《玉禅师翠乡一梦》主要揭露了当时官场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和禁欲主义丧失人性的虚

伪本质。明朝后期冯惟敏杂剧作品《僧尼共犯》,通过和尚明进与尼姑惠朗的自由相爱,批判了封建

礼法和宗教清规。剧中突出人的合理生活欲望与自然本性,体现了明后期戏曲反理学的时代特征。

二是文学群体众多、流派纷呈。明代文人的结合,形成以主张相结合的风气,比如台阁体、前七

子、唐宋派、后七子、公安派、竞陵派、吴江派、临川派等等,其中有诗文流派,也有戏曲流派。他

们标新立异,争讼不息。明代这些不同流派之间的论争,有着鲜明的特点。

三是许多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跻身文坛,作家队伍有所扩大。

四是追求文学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把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要求文学表

达真情、肯定自我,以实现对个体意识和欲望的表达。

明代小说

罗贯中

罗贯中(1330?-1400年?),山西太原人(另有山西祁县、清源人山东东原人说)。名本,字贯中,号

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也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著作颇丰,署名罗贯

中的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有代表作《三国演

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其主要历史依据是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南北朝时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裴注引书共四百余种,大大丰

富了史书的内容,为小说作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和史料依据。小说主要描写从东汉灵帝(刘

宏)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起,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止,将近一百年的历

史故事。反映了在那动乱不安、战争频仍的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分裂,要求统一,反对暴政、渴

望和平的愿望和理想。

《三国演义》既描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充满浓郁的悲剧意识,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刘备君臣

身上。全书一百二十回,写了近四百个人物,主要人物个性鲜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其

中,历来盛赞的“三绝”就是最突出的范例:

“奸绝”曹操,作为一名封建政治名家,他虽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作品却更多地刻画了他阴险奸

邪的性格特点,他弑后杀妃,穷凶极恶;以怨报德,杀伯奢,诛陈宫;为了政治权谋,借刀杀人(如杀仓

官王垕),甚至连追随他多年的谋士也不放过(杀荀彧);为了取士,他不惜拘系其母(如徐):为了报家仇,

他可以屠徐州无辜平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正是他的处世哲学。《三国演义》从

多方面刻画出了他的性格特征,充分表现了他“奸绝”的思想本质,即极端的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

“智绝”诸葛亮,他深谋远虑,料事如神,同时能因时

文档评论(0)

南北与西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有用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