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程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9089.pdf

云南省昆明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程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9089.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省昆明第⼀中学2019届⾼中新课程⾼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试题

昆明第⼀中学2019届⾼中新课程⾼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务必⽤⿊⾊碳素笔将⾃⼰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题选出答案后,⽤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如需改动,⽤橡⽪擦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效。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核⼼美德之⼀。在西周的铜器铭⽂之中“孝”字从“⽼”从“⼦”,象征⽼⼈扶⼦之⾏,象征年轻⼈搀扶族中⽼者。在远古的⽒族和部落社会之中,“孝”的意义很⼴,是指对本族中年长者的尊

重、敬爱、赡养和祭祀。随着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长时间的发展,“孝”也由对族申⽼者的尊敬变成对⽗母的关爱,成为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之下,传统宗法社会中维持⼈际关系的孝道思想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弑⽗、⾂弑君的现象时有发⽣。在整饬社会秩序、重建孝道伦

理的过程中,孔⼦起到了重要作⽤。

⾸先,孔⼦认为“孝”是⼀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的前提。在儒家经典《孝经》中有⼀句话:“孝乃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从理论上肯定了孝是⼈伦最重要的要素之⼀。《论语》记载了孔⼦的学⽣有⼦

所说的⼀句名⾔:“君⼦务本,本⽴⽽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是说,孝悌是做⼈的根本,⼈之⾏莫⼤于孝,为⼈者如果做不到孝,那其他的品质也就⽆从谈起。有⼦继承的是孔⼦的

思想,可以说这是对孔⼦孝道思想的延展。有⼀次,曾⼦问孔⼦“孝”是不是就等于“从⽗之令”,缺乏⾃⼰的独⽴意志和价值的准则呢?孔⼦的回答是:“故当不义,则⼦不可不争于⽗,⾂不可不争于君。

”如果上级或者长辈⾔⾏不义,就可以阻⽌或者不执⾏。可见,“义”是超越了君⾂、⽗⼦的伦理关系的。“孝”不是⽆原则的服从,⽽是学道的表现和成就,是对⾃⼰内⼼最⾼价值准则的服从。

其次,孔⼦认为特神上的孝,意义远⼤于物质的供养。关于这⼀点,孔⼦在《论语》中多有论述,对不同弟⼦的提问,他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其中的要义都是⼀致的。他认为⼀般⼈所说的养是孝的观

念是有问题的。⼦游问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于⽝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夏问孝,⼦⽩:“⾊难。有事,弟⼦服其劳;有酒⾷,先⽣馔,曾是以为孝乎?”孔⼦认为,就是家⾥

豢养的动物,都能在物质上被给予很好的照顾,那么给⽗母的物质供养就不⾜以成为孝与不孝的分界线。要做到⾯对⽗母的时候,不厌烦且有愉悦之⾊,是最难的。如果整天摆着⼀副臭脸,⽗母就是天

天⾷鲍鱼吃燕窝也不会开⼼,因为⽗母最需要的是⼼灵的慰藉。在⽗母眼⾥,⼦⼥的陪伴和关切⽐物质的丰盛要重要得多。

再次,孝道对政治能够起到作⽤。孔⼦认为,在家族⾥对长辈的孝敬,对兄弟的爱护,可以维护⼀个家族的正常秩序,这是有利于社会安定的,当然是为政的⼀个⽅式。孔⼦还解释说“:临之以庄,则

敬;孝慈,则忠;举善⽽教不能,则劝。”在他看来,倡孝实际上就是⼀种⽤德⾏来影响政治,⽤于社会与百姓,维持社会秩序的⼀种治国⽅略。因此,孔⼦及儒家主张⽤孝教化百姓。先秦儒家考道所具

有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使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在中国社会舞台中扮演了⼀个极其重要的⾓⾊,从汉以后“以孝治天下”的格局贯穿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

最后,《论语》中提到,孝不仅是⽣养,还是死葬;不仅是对⼈⽣前的尊敬,更是对死后亡灵的尊重,慎终追远,这才是孝的完结。⽐如孟懿⼦问孝,⼦⽇“:⽆违。”就是说不管长辈是否在世都必须按照

礼节来侍奉他们。对于丧葬的礼节,孔⼦认为并不是越隆重奢靡越是孝。孔⼦重视的是⼼,⽽

⾮物质。他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强调“哀戚”的神⾊,必须是发⾃内⼼的忧伤,就是对死者最⼤的祭奠。同时,儒家⼜认为这种悲哀之情是有节制的,要“致乎哀⽽⽌”。

虽然在《论语》中,只有⼗九处明确地提到了“孝”,但是那些关于祭祀、关于忠、仁的阐释是跟孝不可分割的。从《论语》到《孟⼦》、《苟⼦》和《孝经》以及后世诸多的儒学经典,都清晰地记录

了“孝”的发展轨迹。⽆怪乎有学者认定,中国的⽂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孝的⽂化。当然在谈到孝道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过分绝对、⽚⾯地愚孝和死板遵守儒学教义对民族精神的伤害,

对于每⼀种思想,我们都应当审慎和警惕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