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细读”是被普遍使用的批评方法。往久远了追溯,中国古代的

诗文评话语系统大都可以算作“文本细读”。从批评模式上看,这些批

评实践虽然有着不同的文本聚焦点,但都可以统称为“文本批评”。王

先需、胡亚敏主编的《文学批评导引》中写道:“‘文本批评’指一种

立足文本、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文本成为这一批评

的出发点和归宿。受这一批评范式的影响,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在总体

上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型:在此之前,文学批评主要奉行的是社会历史批

评,批评家主要关注的是作品与社会人生的关系、作品蕴藏的现实意义。

后来,批评家越来越关注文本内部研究。作品被看作独立存在的世界。

对文本全部内容的阅读、阐释、评判,才是批评的首要职责。这一转型

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本批评”模式及其所采用的细读法经常遭受的质疑是:割裂文本

与外部的联系是不合理的。美国文论家韦勒克作为英美新批评的后期代

表人物,对此亦有反思。他在《批评的诸种概念》中写道:“我曾将对

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称为‘内部的’研究,将对作品同作者思想、社会

等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称为‘外部的’研究。但是,这种区分并不意味

着应忽略甚至是蔑视渊源关系的研究,也并不是说内在的研究不过是形

式主义或不相干的唯美主义。”这就是说,韦勒克把文学研究与批评分

成“内部的”研究与“外部的”研究两种形态,而二者又是潜在地、深

刻地联系着的,内部研究要顾及外部关系,外部研究要隐含内在的文本。

文学文本是作家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心理下创造出来的,必然带上写

作者的主体性特点,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有着或隐或现的联系。尽

管“文如其人”未必是绝对真理,也常常有“文”与“人”不一致甚至

矛盾的时候,但“以文证人”或“以人证文”,依然是有效的文学研究路

径。在细读式批评中,联系作家本人、社会背景,对深入、准确地理解

文本,是有益而无害的。

事物的发展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们意识到“文本批评”

模式存在的问题之后,就纷纷跑到接受美学、意识形态批评、文化批评

的怀抱中去。他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不太关注文本自身的内在逻辑,

而是更加关注其中暗含的“倾向性”。这时候,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对

作品自身逻辑的细读,在批评实践中受到忽略了。这是我们在当下呼吁

重建文学性、加强文本细读的一个重要背景。因此,在批评实践中,内

部研究与外部研究需要双向运动,形成一种互动、互生的立体运行。只

有这样,批评家才可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文本细读以文本研究为基础,又融入了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分析学

等方法,似乎更吻合读者的口味。它以“内部批评”为中心,又承袭了

既往的社会历史批评,成为一种兼容并蓄的细读式批评。这正如陈晓明

所说:“试图从小说艺术、思想特质以及历史语境三个维度来展开对文

本的解读,由此来突显当代中国小说的艺术变革所创造的新型的文学经

验。”细读法首先对文本内部研究有用,但也适用于外部研究。之所以

我们关注外部的某个因素,是因为文本内部有一定的“触发点”,正是这

一点引导评论家去进行相关的外部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读法可以

很好地连起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

因此,好的文学批评,对于解读对象,既要“入乎其内”——精读作

品,又要“出乎其外”——跳出作品,即从个别、特殊走向普遍、共性。

坚持以作品为本体、为核心、为“属地”,批评可以引入社会、人生,引

入作家、读者等维度,但须在文本相关的范畴内,不能话题无边、“喧

宾夺主”。理想的做法是,在解读文本的进程中,渗透或者暗示出外在

的部分和必要的背景来,而不损害对文本的关注和解读。优秀的、杰出

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对世界与人的隐喻、象征,要通过细读找到文本内外

诸多因素的复杂关联。因此,文本解读要跳出作品中的有形时空,努力

进入文本中蕴含的无形境界——形而上王国。

这其实需要批评家有更丰富的知识、学养和出色的感觉、才华。一个

批评家要懂得多种文体的艺术规律。当下很多评论家介入文学创作,这

是很好的事情。这样的评论家在细读、批评作品时,才容易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