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徐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中国文学的集体认同着眼于考察集体性文学观念。若说研究个体文学
理论是求异,那么研究集体认同则是求同。集体认同不是代表个人,
而是大多数人,包括社会各阶层的观念,是一个时代甚至一种文化的
集体特质。
“认同”是中国文学的集体认同命题的一个关键词。中国古代有相当一
部分文学批评并不以系统理论形态出现,一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在
不同场合重复的话题、习语,所反映的不是个人或某一时段的观点,
而是一种历代积淀的集体意识。认同形式是与理论形态相对而言的,
两者虽无法截然分开,但又有明显差异。如果说理论是理性的,那么
认同则是感性的。认同往往是一种话题,表达或清晰或含混的感觉或
观念。集体认同不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而是对众多事实所作的有
倾向性的选择。选择的可能是事实,不过是选择者所喜欢的部分事实。
有些集体认同甚至可以改写历史与事实。简言之,中国文学的集体认
同要表达的并非事实,不是逻辑推理,也可能没有体系性、理论性。
它表达的是中国人所宗奉和追求的文学信仰,是中国古人大致相同的
认识与评价,是集体的文化记忆。
认同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所以,对于中国古代的集体认同,
更重要的是把它们放到当时的文化语境里去理解,而非简单判断其真
假对错。举例而言,“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穷而后工”与“达而后
工”在中国古代是同时存在、各有事实依据的诗学论题,都具有真实
性与合理性,但在长期的诗学接受史上,多数人还是选择“诗能穷
人”“穷而后工”之说,而相对立的表述则被渐渐遗忘或遮蔽。对于“诗
能穷人”与“诗能达人”,“穷而后工”与“达而后工”的选择与接受,是一
种基于传统诗学观念与价值判断之上的集体认同。韩愈有“不平则鸣”
说,后人往往以“不平”为处于逆境或不公平待遇。其实不平所指甚广,
钱锺书说过:“韩愈的‘不平’和‘牢骚不平’并不相等,它不但指愤郁,
也包括欢乐在内。”不平则鸣是指处于不平常、不平静之境,总会出
现一些“善鸣”的人。但历来对于“不平则鸣”往往是一种有所偏重的接
受,即倾向把“不平”理解为不公平或逆境。这种选择性的接受是一种
集体认同。它与倾向于选择“穷而后工”“诗能穷人”的认同是出于相同
的集体心理,都认为好作品是反映悲苦生活的,而写作者则应经过困
苦和磨难才能成为杰出诗人。这些当然也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
这种集体认同,反映出中国古人对诗歌与诗人的集体理想,对诗人的
想象与期待及对诗歌的价值判断:诗是一种承载苦难、超越功利的高
尚的精神寄托。在古代中国,“诗人”是一个被赋予悲剧色彩的崇高名
称,它必须面对苦难和命运的挑战,承受生活与心灵的双重痛苦,须
有所担当和牺牲。这正是基于中国古人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而建构的
诗人的“宿命”,其本质正是古人对于文学使命的一种积极期待。
集体认同包括“反向认同”,即在批评某事物背后寄寓其正面理想。对
于文人的贬责也是中国文学集体反向认同的典例。在中国古代语境中,
“诗人”与“文人”既有关联又有差别。“诗人”往往带有悲剧性,受到同
情和尊重,而“文人”则普遍受到贬责和卑视。诸如“文人无行”“文人相
轻”等就是这类代代相传的集体话语。文人自身也对文人持否定态度,
南朝范晔“常耻作文士”,而且也“无意于文名”。但古代也有很多为“文
人”辩护的情况。如刘勰就对“文人无行”之说予以反驳(《文心雕龙·程
器》)。宋人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别集》既列“文人相轻”之目,又列
“文人相推”之典。但在长期的接受过程中,对文人群体污名化的倾向
却受到中国古人的普遍认同,甚至成为至今流行的成语俗话。在“文
人”话题中所表现出的焦虑,潜藏了古人的社会价值观与文学价值观。
所有对文人的批评或文人的自我否定都是基于一个参照系,一个隐在
的标准和理想。古代文人是从早期士人发展、分化而来的,“士”在古
代是一个有崇高意义的词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所以
传统士人就是文人的参照系,古人以士人为理想人格,用士人的标准
来衡量文人和自我期许。但古人对于文人及其文章的批评并非仅是世
俗的蔑视,其实还包含对文人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人格
的期待,以及对文人积极用世、对文章经世致用的期待。古人对于文
人的批判其实是出于理想而对文人表达一种期待和文人对于建功立
业的自我期待,这是一种特殊的“反向认同”。
集体认同是对诸多事实的选择与取舍,集体认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2024年护师类之护士资格证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pdf
- 2024年基金从业资格证之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真题精选附答案.pdf
- 2024年再生铜市场环境分析 .pdf
- 2024年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考大学语文试题 .pdf
-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第3阶段模拟题 .pdf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二12月联考生物试题7194.pdf
- 2024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好 .pdf
- 2024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计划范例 .pdf
- 2024 初级 高级 会计职称 大纲 .pdf
- 2023-2024学年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