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象”论探析.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法“象”论探析

【内容摘要】“象”是中国书法审美和创造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历代关于书法“象”的认识反映了人们对书法审美和创作观念的变

化和认识。深入理解这一概念的发展和变化对于我们认识书法的本

质,对书法艺术的本体属性进行美学概括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书法“象”

“象”是中国书法美学范畴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历代对其的阐述

不同,因此引发的对书法创作实践的影响也不同。探讨历代关于书

法“象”及其相关理论在不同时期所体现的不同内涵,对我们理清

思路获得对书法“象”论更明晰的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一、汉代书论“象”的引入和书法物象美的发现和认识

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关于书法“象”论的说法是汉代崔瑗的《草

书势》,崔瑗对草书形象所做的艺术类比和审美移情,突出了书法

本体审美形象的显示:“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

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

未驰……”

崔瑗把书法的艺术形态称为“法象”,从艺术形式上对书法做了

确认。这里的“法象”表明书法的艺术形态来自于自然万象,是自

然美的反映。正因为书法体现了大自然万千物象的美感,才使鉴赏

者产生了丰富的意象联想。这种运用生动形象的意象来描述书法的

形态之美成为中国古代书法评论的重要方法,涉及范围包括各种书

体形态、用笔、结构、章法以及书家风格等。

汉代蔡邕以“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观点从书法创作论的角度对

书法之象做了论述。他指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

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纵

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蔡邕在此明确提出书法创作要“入其形”“有可象”,以“形”见

“象”。这里纵横有象的“象”,既有动态形象,又有静态形象,是

具象和抽象、个别与概括的统一。正是这种综合性的形象,诉诸人

的感官,引起人的美感。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来源于自然美,是自然

美的体现和反映。书法艺术形态只有融入世间万物的情态与意趣,

才能展示其无穷的艺术魅力。

汉代人着重从对自然美的联想之中探讨书法美,把书法外在结构

形式与自然美物象联系起来。在他们看来,书法在造型上可以便于

联想起自然美形象,唤起人们美的感受。汉代书法象论是中国书论

象论的发端,论述之初,从较素朴的层面对书法所呈现的自然物象

美和从书法初作本体论的角度阐述了书法象的塑造的重要性。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关于“象”认识的深化和“意”的观念

的提出

魏晋时期,从基本情况看,人们还是更多地继承汉代,着重从自

然美形象的联想、比拟方面探讨书法之美,强调状物构象的造型方

式。如,“或若虬龙盘游,蜿蜒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

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重象表式,有模有

概,形功难详,粗举大体”。可以看出,当时用大量的物象动的态

势来比拟书势,把书法的“势”那种寓动于静、欲动还静的书法态

势之美,用丰富奇丽的意象比拟描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人们对书

法之美的探求。当然,这时期关于书法象论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作为书法抽象概念表述的“象”一词开始在书论中频频出现,如钟

繇的“取法万象”,成公绥提出“重象表式”,卫恒提倡“体象有度”,

索靖讲“类物象形”等,都从理论上强调了书法状物造型“象”的

特性。所以,这时期的论书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文风的影响,

赋体的特点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所述语言往往语意含糊,不够

精确,人们的描述只注重艺术形态而对其缺少理性的规律分析和其

精神含蕴的探究。

在书法“象”论的基础上,东晋时期的书论出现了新的现象,即

关于书法“意”的论述的展开和具体入微。这样,中国书论中与“象”

对应的范畴“意”开始出现,并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发展,直至书法

“意象论”的形成,成为书法理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南北朝时期书法“象”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书法美比拟的对

象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前人论书多注重物象的态势、情状的描述,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转向自然山水等所表现的风神特征和人的风貌

特征,尤其是以人喻书观念的引入。如袁昂《古今书评》“崔子玉

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孟光禄书,如崩山绝

崖,人见可畏”等。同样在袁昂的《古今书评》中用人的风貌、气

度来比拟书法意境,兴起了人格化的书法品评之风,如,“右军书

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羊欣书如大家婢为

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这表明,南北朝时已经开

始更多地把书法与人联系起来,从人的形象、风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