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中国古代建筑敢于使用色彩和善于使用色彩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文章提到北京故宫和天坛,这样写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文章使用了什么写作顺序?请做具体说明。
“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一句中划线字“在很大程度上”能否删掉,为什么?
《苏州园林》中说“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这是为什么呢?读过本文后,你能找到吗?
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
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
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运用对比和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逻辑顺序,由总体到部分的顺序。文章先总写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特点,然后分作南北两方来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特点。
不能删掉。“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北方建筑色彩风格的形成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但不排除其它因素,这样使语言更准确。
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
(意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分析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PPT课件.pptx VIP
- 营销类供方选择方式管理指引.docx VIP
- 《学前儿童卫生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单位数字证书申请表-辽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doc
-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复习题.doc
- 2024年注册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房屋建筑工程.docx VIP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docx VIP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识记知识自检-Unit10 Then and now教科版(广州)(含答案).doc VIP
- 2024年6月英语四级真题(全3套)及答案解析.pdf
- 学前班PPT课件_PPT课件(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