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统编版)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科书
书名:《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学生梳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趋势,理解随皇权制度之下,赋税制度必然相应地一次又一次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转向诛求无度,直到最后因“民力殚残”而重蹈王朝崩解的覆辙。
2.通过古今对比,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了解民国和新中国与帝国主义作斗争收回关税主权,涵养国家权利意识。
3.通过探索现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经济体制改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取消农业税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真正理解“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国与民之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中国不同时期赋税制度的变革。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赋税制度之下的国民关系处理。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两张图,第一张是出土于河南省尉氏县后大庄村元墓的纳粮彩绘壁画,描绘了农民向封建政府纳粮的画面,农民将辛苦劳作所得的大部上缴朝廷,用以维持封建王朝的运行和满足皇权的一己之私;右边是中国农业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尊青铜圆鼎——“告别田赋鼎”,这是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标志性纪念物。这尊青铜鼎由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用一年八个月时间自筹资金铸造,上书铭文560字,刻写了田赋也就是农业税的由来。铭文最后写道:“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农业税的废除会让农民如此欢欣鼓舞?农业税废除以前中国的赋税制度又是怎样的?在中国历史上,对百姓的赋役征发一直是国家赖以生存的财政基础,不同时期的中国赋役制度之下,暗含着小民和国家之间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博弈,可以说,赋役制度的变迁既反映了国家兴衰,也影响个体荣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中国赋税制度演变作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中国在不同时期大国与小民的经济博弈之路,从经济角度探索如何处理好国民关系。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国与小民经济博弈下的关系分为三个演变阶段,分别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三个主题:古代中国赋役制度下竭小民以奉国政;近代中国面对丧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如何倚小民,救国危;再到现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善小民以促国强。
主题一、竭小民,奉国政——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
教师活动:赋役制度名词解释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依据教材梳理历朝历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基础史实,填写表格。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了解了基本史实,那么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具备怎样的演变趋势呢?这一演变趋势又暗含着什么国与民的经济博弈规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重点探究其中几个制度,继续深入学习。
重点探究(一)唐朝赋役制度的迭变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说明唐朝的赋役制度经历了什么样的迭变?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两种赋税制度征税的标准和方式分别是什么?这种制度的迭变暗含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学生活动:租庸调从魏晋时期的租调制演化而来,包括田租、户调和徭役三个部分,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庸”的出现可以采取用绢帛代役;伴随着均田制的瓦解,租庸调制也失去了实行的基础,780年唐德宗改行两税法,量出制入,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商人也要交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教师活动:制度的迭变暗含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学生活动:总结填表。
重点探究(二)一条鞭法
教师活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另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当是明朝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观察左侧明朝一条鞭法架构图,回答: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说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又暗含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学生活动:明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土地兼并及统治危机。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由此可见,以一条鞭法的推行为标志,赋役种类由繁杂到简单,赋役形式以实物为主转变为货币为主。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重点探究(三)人头税的彻底废除
教师活动:如果说此前的赋税制度已出现了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的趋势,那么中国古代税收制度中完全取消人头税是什么时候?人头税的彻底废除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照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课件.ppt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任务单.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学习任务单.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课件.ppt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学习任务单.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课件.ppt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