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1).docxVIP

2024届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1).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届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

考前集训(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孔子作为活人,有与常人无异的行为、活动、意向和喜怒哀乐。所谓孔学,正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现实处境提出的各种意见、评论、主张和看法。它具体,并不虚玄;它普通,并无奥秘。但真要想到、做到,却又不容易。所以这些主张、意见等便具有很高的理想性和一贯性。这就是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论语》一书道理高深但语言平易,记述平易(大都是日常普通事实)。

孔学特别重视人性情感的培育,重视动物性(欲)与社会性(理)的交融统一。我以为这实际是以“情”作为人性和人生的基础、实体和本源。它即是我所谓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核心:“情理结构”。人以这种“情理结构”区别于动物和机器。中国人的“情理结构”又有其重要特征。这特征与孔子、《论语》儒学直接有关。孔子和儒学一直强调以“亲子之情”(孝)作为最后实在的伦常关系,以建立“仁”的根本,并由亲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五伦”关系,辐射交织而组成和构建各种社会性——宗教性感情,作为“本体”所在。强调培植人性情感的教育,以之作为社会根本,这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传统。

除“仁”之外,《论语》和儒学中许多重要概念、词语、范畴,如诚、义、敬、庄、信、忠、恕等,实际均具有程度不一的这种情感培育的功能或价值。例如,“敬”“庄”等概念、范畴本来自对鬼神、天地、祖先的巫术礼仪,其中,情感因素浓厚而重要。《论语》和儒学虽把它们世俗化、理性化了,却又仍然保存着宗教性传统的情感特征。

在古今中外许多注疏、解说、研究中,我欣赏的是钱穆的下述见解,他一方面认为“孔子教义”具有“道地十足不折不扣的宗教精神”,同时又突出强调“情”的特征:“宋儒说心统性情,毋宁可以说,在全部人生中,中国儒学思想,则更着重此心之情感部分,尤胜于其着重理知的部分。情失于正,则流而为欲。中国儒家,极看重情欲之分异。人生应以情为主,但不能以欲为主。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我觉得这比现代新儒家们讲得远为准确和通俗。

(摘编自李泽厚《〈论语〉今读》)

材料二:

经学固然厚重有力,但其浩瀚淹博也常常让后学望而生畏。《论语》作为传,与其他释经之传相比,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论语》中敞开了一个孔子与弟子、孔子与当时人之间活生生的场景;这是一个活跃的思想场景。曹植在写给杨修的信中曾经说:“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与人通流”即谓其言辞常常平易而可与人交流,并没有故作高深的玄妙。

钱基博的修辞性解释可以作为这种“与人通流”的另一种说明:“《论语》二十篇,其中‘子’‘乎’‘也’‘者’‘矣’‘焉’‘哉’无不具备,作者神态毕出。”司马迁在《史记》中偶尔修改《论语》的文本,有时不慎遗漏了这种现场的细腻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史记》里改为“三人行,必得我师”,顾随在点评时说,“是还是,而没味了”。

《论语》中有对话,也有许多孔子的直言,常常含有这种“味”。所谓直言,就是大多数我们无法判断历史场景的“子曰”之文。不过有意思的是,根据学者们的统计,大约二百二十则的孔子直言中,以问句设言者,有一百二十余则,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比如《八佾》首尾两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对于政治秩序溃散的愤怒溢于言表。孔子之所以善于以问句设教,正是为了将听者——当时的学生,未来的历代读者——唤入思想问题的场域,激发其思考。

更典型者,当然还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子夏问孔子《诗经》中这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究竟何意呢?孔子回答非常简约:“绘事后素。”子夏很快领悟,追问说:“礼后乎?”孔子对子夏的回答极其满意,他表扬子夏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即谓子夏是可以启发自己的好学生。《韩诗外传》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以“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加以赞许。孔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发或许表明,孔子让学生成为更好的学生,以子夏为代表的学生也让孔子成为更好的孔子。《论语》最吸引的人,或许正是这师生之间砥砺琢磨的精神场景。

而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孔子又常常给出不同的、切合其人的回答。《为政》中孟懿子、孟武伯、子游与子夏各自问孝,而孔子回答各不相同。康有为所言也无差异:“圣人施教,如大医施药,病既各异,药亦不同,言各有为。”因材施教当然是方便的解释,但更进一步来说,这更意味着一个基本的思想事实:人与人之间虽有可沟通之处,但每个人皆是不同的个体,其为人为学,必须找到那个切己之处才能有真正的成长,而孔子正擅长于这一点上的启发。

《论语》中的孔子弟子,经由孔子的教育和启发,最终成长为“恺悌君子”,也是这个缘故,孔子才会在颜回、子路去世之后悲痛不已。思想原初的场景的首要含义并不在于学问的精深追求,而是这些人格教育最初的丰茂情景。

(摘编自娄林《作为开端的〈论语〉与〈论

文档评论(0)

中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