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11.020
C05
团
体标准
T/CACM1121—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易感冒人群(成人)
Practiceguidelinefor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inChinesemedicine—People(adults)susceptibletocold-easy
2018-09-17发布
2018-11-15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1121—2018
I
目次
前言 Ⅱ
引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及定义 1
4人体偏颇体质判定 2
4.1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2
4.2气虚质 2
4.3阳虚质 2
4.4阴虚质 2
4.5痰湿质 2
4.6湿热质 2
5易感冒人群的判定 3
5.1按免疫力、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判定 3
5.2按人体体质判定 3
6易感冒人群预防调护原则 3
6.1综述 3
6.2精神养生 3
6.3饮食调养 4
6.4起居调护 5
6.5运动锻炼 5
7中医适宜技术 6
7.1综述 6
7.2穴位贴敷 6
7.3温灸 7
7.4刮痧 7
7.5香佩 7
7.6推拿 7
7.7中药制剂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呼吸保健操 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健身功法 17
参考文献 23
T/CACM1121—2018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青岛海慈医疗集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孙增涛、张洪春、周兆山、李素云、林琳、王真、薛汉荣、于雪峰、杨珺超、余学庆、陆学超、余建玮、吴蕾、封继宏、杜欢欢。
T/CACM1121—2018
III
引言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易感冒人群(成人)》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易感冒人群(成人)研究及治未病干预的文件。本标准的编写和颁布旨在为中医治未病干预易感冒人群(成人)健康状态提供参考,使干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寻求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方案及治未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促进我国治未病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感冒[1]又称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成人每年发生2次-6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次-8次。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且容易出现并发症,使病程延长。祖国医学防治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有效手段,对于及时准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干预时机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体系。
中医治未病是在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运用养生保健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以预防疾病。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治未病”标准化建设工作,研究制定一批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治未病”标准,为“治未病”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质量。本标准是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总体负责,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织和起草工作组,在系统回顾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全国从事呼吸病和治未病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并以书面调查问卷和集中咨询会议形式征求了95名知名专家的意见,形成草稿后征求医疗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行业组织及专家学者等方面意见,并通过临床实践评价,进一步讨论修订,总结形成了一套针对易感冒人群的中医治未病方案。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易感冒人群(成人)》的编写和发布,旨在为易感冒人群的相关治未病方法与手段提供依据,减少易感冒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程,降低发生合并症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本标准在编制中采用的证据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相关研究的发展,将会不断产生新的证据,因此存在定期修订的必要。同时由于地域和个体的差异,在实际应用时仅作为推荐指导,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结合治未病干预人员的经验和受众的实际情况与意愿,进行个体化诊疗。
T/CACM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CACM 1119-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六字诀养生功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ocx
- T∕CACM 1027.105-2018 白及快速PCR鉴定.docx
- T∕CACM 1073-2018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 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系统建设规范.docx
- T∕CACM 1083-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导引八法.docx
- T∕CACM 1088-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耳穴.docx
- T∕CACM 1049-2017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中专家共识技术规范.docx
- T∕CACM 1318.19-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docx
- T∕CACM 1323-2019 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监查技术规范.docx
- T∕CACM 1066.3-2018 中医治未病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3部分:编制通则.docx
- T∕CACM 1333.2-2019 儿科系统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 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第2部分:功能性便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