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lcs11.120
c05
团
标准
T/CACM1083—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导引八法
TechniquespecificationsfortreatingweibinginchinesemedicineDaoyin/seightapproaches
2018一09一17发布
2018一11一15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3
T/CACM1083—2018
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工业大学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训医院、云南省普泻市中医医院、江西省护州市人民医院、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倉红生、张晓天、石琐、陈博、庞坚、丘俊会、郭朝卿。
本规范参与起草人:陈跃来、童培建、董晓俊、李金学、莫文、吴剑坤、陆曙、郭文海、胡广芹、卢建华、徐卫芳、吴学红、钟叙春、黄文强。
本规范专家组成员:郭义、陈泽林、赵雪、李桂兰、霍伟、王金贵、郭永明、王红、孟向文、潘兴芳、史丽萍、汤毅、房纬、高希言、谭亚芹、吴焕途、杨华元、杨永清、东贵荣、贾春生、陈跃来、刘堂义、方剑乔、杨骏、高树中、齐瑞、吴强、石现、孙建华、傀光夏、何丽云、王频、车戳、陈以国、辈景春。
4
T/CACM1083—2018
引言
以腰背痛、颈椎病和膝关节炎为代表的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位列疼痛疾病排行榜的第二位。单以腰背痛为例,据统计,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总的患病率为15%30%;职业人群的复发率高达60%85%。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常见、花费最多的肌肉骨 酪疼痛综合征。但更为严重的是,虽采取了种种措施,该类疾病的患病率和医疗开支却还在逐年上升。该类疾病的致痛机制极其复杂,远期临床疗效欠佳。祖国传统保健功法以其疗效明确,副作用少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导引八法”是在吸收传统太极拳、少林内功和自我保健推拿功法部分精华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创新汇编而成的一套传统康复功法。“导引八法”以意识引导动作,使气血运行畅通,达至四肢末梢,经络得以疏通,并且常常借助腰部的活动,对内脏起到轻微的按摩作用,这样就提高了各脏器的代谢能力,以及肠胃的蠕动,促进了消化功能,增强了身体素质。“导引八法”也很重视下肢的力量锻炼。中医有“人老腿先老”之说,故下肢经脉通畅,气血充盈,则筋健骨强,步行有力。拳家有言“筑其基,实其体”,强健的下肢力量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导引八法”在进行锻炼时配合呼吸,使气下沉,呼吸自然,与上肢动作相协调,达到“外紧内松”的境地,锻炼时力达四肢腰背,气随力行,注于经脉,使气血循行畅通,糯养四肢百散和五脏六肪,以达到扶正健体,法除病邪之目的。“导引八法”是为了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或加快疾病的法除,进行自我功法锻炼、自我推拿按摩,以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方法,其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摄真元、养生益智的功效。
综上,“导引八法”具有柔和舒缓、动静相兼、松稳自然的特点,适用于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和康复治疗,实践证明该功法简单易学,便于掌握。如能持之以恒地加以锻炼,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不利等临床症状,还能对颈肩腰背痛等相关疾病起到一定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主持下制订本规范。推荐国内各专业机构在开展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患者的预防保健指导时参考本规范执行,以保证导引八法在中医治未病服务中规范地开展。
5
T/CACM1083—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导引八法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导引八法的术语和定义、准备工作、操作方法与要求、练习时间、注意事项、禁忌、可能的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包括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CACM 1119-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六字诀养生功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ocx
- T∕CACM 1027.105-2018 白及快速PCR鉴定.docx
- T∕CACM 1073-2018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 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系统建设规范.docx
- T∕CACM 1088-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耳穴.docx
- T∕CACM 1121-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易感冒人群(成人).docx
- T∕CACM 1049-2017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中专家共识技术规范.docx
- T∕CACM 1318.19-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docx
- T∕CACM 1323-2019 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监查技术规范.docx
- T∕CACM 1066.3-2018 中医治未病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3部分:编制通则.docx
- T∕CACM 1333.2-2019 儿科系统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 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第2部分:功能性便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