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地形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

专题2地形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2地形

【回归教材,打牢基础】

2.1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1.矿物概念

2.矿产、矿产存在基本形式

3.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矿物

(二)岩石

1.岩石概念

2.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

3.风化作用

4.沉积岩、层理、化石

5.常见沉积岩的命名

6.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7.常见变质岩

二、地壳物质循环

(一)地质循环

地质循环的过程、能量来源、结果

(二)岩石的转化

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2.2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表形态

1.六大板块示意图

2.六大板块的两类边界: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3.六大板块的移动方向

4.六大板块的两种基本关系:碰撞和分离

5.世界大地貌的成因:

喜玛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

青藏高原、伊朗高原

东非大裂谷、海岭

马里亚那海沟、东亚岛弧

台湾山脉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含义

2.褶皱

背斜、背斜成山和背斜成谷、背斜与工程建设

向斜、向斜成谷和向斜成山、向斜与工程建设

3.断层

断层与单面山、谷地

地堑与盆地、谷地

地垒与断块山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喷发和火山地貌

地震和地壳断裂和错动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外力的沉积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流水作用与地貌

(1)流水侵蚀作用与地貌

河流上游下蚀为主:V型谷、峡谷

河流中游侧蚀为主:槽形谷

山地、高原:沟谷(黄土高原),盆地、平原(云贵高原上坝子)

溶洞、漏斗

(2)流水沉积作用与地貌

河流出山口: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漫滩

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与地貌

(1)风力侵蚀作用与地貌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尘地、戈壁

(2)风力沉积作用与地貌

黄土堆积、沙丘

3.冰川作用与地貌

(1)冰川侵蚀作用与地貌

U型谷、冰斗、角峰、盆地(谷地)、峡湾海岸

(2)冰川沉积作用与地貌

丘陵、洼地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梯田、填海造陆等等。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乡村和城市

2.地形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

3.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呈现团聚型、棋盘式;规模大;人口多。

4.我国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和山区: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规模小;人口少

5.丽江古城与地形:高原地形,夏季凉爽;古城北部和西部山脉,可阻挡冬季冷风,使古城冬季温暖;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被引入古城,使古城水源充足;古城位于坝子的西北部,东面和南面地形开阔,为古城的发展留出空间。

6.绿洲与聚落

绿洲位于盆地边缘,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形相对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肥沃;冲积扇中下部地下水丰富,再有高山冰雪融水,使绿洲水源较充足;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发达,所以聚落多位于绿洲上。

二、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分布的因素:地形、气候、水文、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影响交通线密度、布局和形态。

平原:,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人口集中;交通线多为直线,一般呈网状。

山区:地势起伏大,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型分布。

3.地形影响交通建设工程造价。

4.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选线。

5.四川省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与地形关系。

5.兰州城市布局、交通线路与地形

【重做一轮温故知新】

一、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

三、地壳物质循环

四、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

五、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六、外力作用与地表形

七、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八、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九、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六读一分析”

1.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圈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l00。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

(4)估算陡崖的高度问题

一般方法如下:首先读图找出相关几组数值,如等高距、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以及与陡崖相交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数值。然后用公式计算以下三个问题:(若假设等高距为h,陡崖相交处的等高线条数为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