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学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2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國鍼灸學講義

編輯者言

-、本書初編,原為編者創辦之中國鍼灸學講習所作學員課本之用(係用油墨自印)。自一九三七年抗戰軍興,交通被阻,講習所陷於停頓,編者因鑒於愛好斯學者眾,與戰事期中,藥物來源困難,鍼灸術可代藥物療病,有過之無不及之偉效,亦亟應將斯學公開,以利民生,於是正式付印,定名曰《中國鍼灸學講義》。

-、本書計分四編:第一編鍼科學講義。第二編灸科學講義。第三編經穴學講義。第四編鍼灸治療學講義。

-、鍼科學講義。計分二十六節,自第一節至十八節,述鍼術之起源與鑄造形式及應用,十九節述古今鍼法與今後應取之途徑,二十節以下,述鍼後之處置與生理之變化,舉凡關於鍼術之實施,詳述靡遺。

-、灸科學講義。計三十節,自第一節至十六節,述灸之起源與各種灸法,第十七節至二十六節,述艾灸前後之處置,自二十七節以下,述灸之關於生理之種種影響,舉凡艾灸之實施方法與宜忌,無不詳述。

-、經穴學講義。計分三章,第一章總論五節,詳述經穴之定義與經穴學上之名位骨度。第二章經穴編,全身之經穴部位主治取法應用,各穴分條臚列,以前著之《中國鍼灸治療學》為藍本。第三章附錄篇,為經外奇穴之取法及應用方法。舉凡經穴之學識,悉盡於此。

-、鍼灸治療學講義。分正續兩編,正編分三十門,關於時令病、臟腑病,悉入於內。續編分十二門,關於婦女病、幼兒病、五官病、四肢軀體病,悉列於此,其編制法,亦以《中國鍼灸治療學》為藍本。

-、本書編輯時,適為編者所創之鍼灸講習所軔辦伊始,事務冗繁,乃將經穴講義第二、三章與治療講義,指定藍本與編制方式交與門人羅兆琚、邱茂良二君分任,編者則任增刪之事,於此應表而出之,二君之力,未可據為己有也。

一九四○年十月編者識

鍼科學講義

一、鍼術之由來

鍼學一科,夫人而皆知為我中華最古之醫療學術。《靈樞》首篇九鍼十二原:「黃帝問於岐伯曰:『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鍼,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先立鍼經」。觀乎此,可知鍼學肇始於軒岐。

《漢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一十八卷。」後人即為《靈樞》九卷、《素問》九卷,夫《內經》為黃帝與其臣屬岐伯等,相互問難,辨別臟腑陰陽時序,攝生療治之法,為中華醫學最早之著作,亦為中華醫學之基礎。但稽乎實際,黃帝時代,文字單純,冶金術尚未大成,故劉向指《內經》為諸韓公子所著,程子謂出戰國之末,是非無因,黃帝岐伯為著者所假托,可以無疑,然則鍼術之發明,當在戰國時。

考之《山海經》有云:「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鍼。」則古代之鍼,先為石鍼,石鍼即砭石。《素問.異法方宜論》曰:「其治宜砭石。」閱上文勿使被毒藥,毋用砭石,則鍼為砭石之遞變,由石製而改為鐵製。漢.服虔云:「石,砭石也。季世無復佳石,故以鐵鍼代之。」則鐵製之鍼,至秦漢而運用,上文推想鍼術之發明,在戰國時期,或許無誤。

吾人必欲考據鍼學發明之時期,當先究《靈樞》《素問》之創作時代,《漢志》載《黃帝內經》十八篇,無《素問》之名,後漢.張機《傷寒論.序》,始有撰用《素問》之語,晉.皇甫謐《甲乙經.序》,亦稱《鍼經》九卷,皆為《內經》,與《漢志》十八篇之數合,則《素問》之名起於漢晉之間。至於《靈樞》,漢、隋、唐志皆無此書名,至宋紹興中錦官史崧乃云:「家藏舊本《靈樞》九卷。」是此書至宋中世而始見記載。又杭世駿道古堂《集靈樞經.跋》謂:「文義淺短與《素問》不類,其十二經水篇,乃王冰時之水名,黃帝時尚無此名。」總此書乃王冰所輯而託名於古人者。觀乎此,《素問》《靈樞》之著,又在戰國時之後,鍼術或發明於戰國時,必先有鍼灸,而後乃記其法則,列為章節,成最後之《內經》。

總之,鍼學為砭石之遺法,由石鍼而改進,可以無疑,鍼學之有文可稽,有法可循,至千萬世而不泯滅者,皆為《內經》之功也。

二、鍼術之定義

鍼術者,以一定之法則,用金屬所製之細鍼,於身體一定之部位,如關節之間、郄膕之處而刺入之,施一定之手法,以刺激其內部之各組識、各神經系統,整其生活機能之變調,以達疾病治愈之目的之一種醫術也。

三、鍼之構造

古人以石之細緻而銳者為鍼,即高氏之山,有石如玉之石鍼。石,砭石也。《說文》:「砭,以石刺病也。」《素問.異法方宜論》曰:「東方之民,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是古昔之鍼以石製者。《本草綱目》中有曰:「古昔以石為鍼,季世以鐵代石。」是石鍼以後,改為鐵製,觀楊繼洲《鍼灸大成.製鍼法》:「以馬啣鐵為之,或用金鍼更佳。」則鐵鍼之外,在明時已有金製者。近百年來,科學昌明,百物改良,以馬啣鐵製鍼易於折損,遂利用純鋼化合物製鍼,銳而滑利,堅韌不折,又勝馬啣鐵製者多矣。然以其易鏽,有以金銀為之者,特無鋼鐵之滑利耳。

四、鍼之種類

古昔之鍼分為九種,名曰九鍼。九鍼之意,古人應九數。一曰鑱鍼,取法於巾鍼,去末寸半卒銳之,長一寸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