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1
铜罗汪宅与汪集旸院士
陈培荣
铜罗,又称严墓,因西汉辞赋家严忌死后葬此而得名,原铜罗古镇区的封荡(坛)浜下至今仍埋没着西汉古墓遗址。封荡浜于上世纪80年代被用上海垃圾所填为平地,现称为“思源路”。若是“思源路”改称为“思严路”是否更为合乎情理?
铜罗地处江浙交界,吴越交汇,素有“吴头越尾”之称,与浙江嘉兴市郊以古运河(澜溪港)相隔,早有“鸡鸣闻吴越、一步跨江浙”之说。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澜溪巡检司署设于此,自成市井。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严墓称市,货物贸易兴盛。民国18年(1929年),严墓设区称镇。古时严墓,千米老街,街面宽阔,商业繁华,枫桥河两岸廊棚连贯,民居大宅贴水而建。
历史上的严墓,因水路交通便利,早就成为苏南一个主要货物贸易的集散码头。解放前的严墓航船(人、货统运商船)早就小有名气,有多条航线来往于嘉兴、湖州、乌镇、震泽、平望、盛泽等地。严墓航船最多时多达几十条,当时的严墓,所盛产的黄酒与严墓蜂蜜大多数通过航船运往各地,故说严墓市场活跃、街井繁华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旧时,严墓镇区居住着“凌”“周”“俞”“汪”四大名门望族,汪家便在其中,虽处同一镇区的四大望族,但其住宅的建筑风格大不相同。占据南北老街大部分的“凌宅”与“周宅”,多数为苏式古建筑,“俞门老宅”为洋式简欧建筑,唯独“汪宅”为地地道道的徽派建筑。
汪宅,于2005年1月6日由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前己进级为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汪集旸的旧居。
汪宅为坐北朝南三开间、六进深建筑,东墙紧贴迎春河。迎春河南端,梁式古石桥“迎春桥”直通汪宅第一进与第二进中间街路,桥东至今还保存着原有的约60米的石板老街,也是旧时进入严墓镇区的主要通道之一,行人入镇必须经过汪宅的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的街路。
汪宅始建于民国初期(约1912—1916年),第一进至第五进均为二层楼,第三、四、五进两边都建有厢楼。第一进临水,建有一座“双落水”的河埠,此进原是楼房,后因房屋破损严重改为平屋,2019至2020年汪宅大修期间,根据汪集旸的回忆与认定,又恢复为二层楼房。第三进建有私家船坞,整宅共有大小房屋50余间,占地面积67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30平方米。汪宅内共有砖雕门楼3座,大小天井5个,天井铺石为青石板。汪宅主轴建筑规整,东西厢楼、船坞主次分明,融合贯通,其门屋、厅堂、厢楼、门楼、天井、河埠、船坞等建筑风格统一协调,是一座反映清末民初工商绅士坐行经商习惯,并具有时代特点的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汪家人离开铜罗后,汪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收为直管公房,由县、市房产管理部门管理,并租给镇人居住,最多时汪宅内居住租房户20余家。至2019年大修前,整宅大多数单体建筑均已出现木结构残损、糟朽严重、白蚁侵蚀、屋面漏雨,木构件油漆褪色、剥落、砖雕门楼风化等情况,特别是第五进西侧2间屋顶已倒塌,整体功能、流线、风貌已有较大变化,多处存在安全隐患。
2018年,桃源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提出维修申请,获批后,在镇文化部门的重视下,省、市、区文化文物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由镇桃花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镇文化站牵头,邀请市区文物部门专家对汪宅进行现场勘察,并编制了修缮方案。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准备,完成了入住租房户的补助和搬迁工作,同时通过公开招标,最终确定由苏州市计成文物建筑研究设计院为设计单位,江苏华源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为施工单位,苏州建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为监理单位,并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了汪宅的修缮工程。在汪宅的修缮过程中,区委、区政府领导以及桃源镇及有关部门领导多次亲临修缮现场,召开施工现场会,按照文物建筑的维修要求严格进行施工督查。在恢复第一进楼厅及备弄、第三进连廊、船坞、第四进东厢楼及第六进东厢房、西连廊等工程时,多次邀请文物专家来现场考证,并请汪集旸院士认定后进行施工。
整个汪宅修缮工程共历时一年多,修缮费用共700万元。如今,完好如初的一幢民国时期徽派建筑屹立在铜罗古镇的迎春河畔,再现昔日的风采。“汪集旸地热科普馆”正在设计、建设之中。
汪集旸,中国科学院院士,桃源镇人。1935年10月出生于吴江原铜罗镇(那时叫“严墓”)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工程地质系,后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读研究生至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地热室主任等职,为中科院地质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2年以来,他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至今,曾任国际地热协会主席团成员、水文同位素技术应用国家委员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