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DOI:10.13796/j.cnki.1001-5019.2023.04.005
鲁迅与“京海之争”文学史叙述的生成
张悦
摘要:鲁迅对“京海之争”来龙去脉的叙述,对“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性质的评定,
已经成为今天文学史论著对这场论争叙述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作为“京海之争”的重要在场者和参
与者,鲁迅的叙述和评价其实有着鲜明的左翼立场,他对论争双方的描述和界定,客观上起到了将左翼
文人从“海派”的暧昧概念中划分出去的作用,而鲁迅对京海两派看似各有抨击的态度,也暗含了“宁海
毋京”的立场。当下多种文学史论著将鲁迅作为这场论争的局外人,并将其叙述和评价作为“京海之
争”的重要注脚,虽有力地推进了这场论争的经典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遮蔽了“京海之争”本身的复杂
面向,鲁迅对于京海两派的真实态度也在这一过程中被简化甚至改变了。
关键词:京海之争;鲁迅;左翼文学;文学史叙述
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23)04-0038-0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18ZDA281)
作者简介:张悦,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北京10008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次论争,“京海之争”从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学风波”凝结为一个相
对稳定的“文学史叙述”,鲁迅的评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34到1935年,鲁迅先后就“京海之
争”的问题发表了《“京派”与“海派”》《北人与南人》《“京派”和“海派”》多篇文章。鲁迅这几篇文章对
“京海之争”的评论成为后来这场论争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尤其是“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
忙”这一著名论断,已经被当下很多研究者当成是评论“京派”“海派”的经典定论。
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当下文学史和研究著作中对鲁迅评价的“征用”是否足够准确?事实上,如果
我们对作为“文学事件”的京海之争进行一次历史还原的话,就会发现有一些存疑的地方。鲁迅对“京
海之争”时间框架的界定,其实并不完全符合一场文学论争的“及时性”,他对于京、海双方的认定,也并
不符合一次文学论战的“针对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鲁迅为历史当事人,他对于这次事件其
实有着自己的话语策略和态度立场,当下“京海之争”文学史叙述模式对鲁迅话语的“征用”,一方面契
合甚至推动了京海两派文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地域文化研究热的趋向,但另一方面也遮蔽了20世
纪30年代“京海之争”这场论争本身的复杂面向,而鲁迅真实的态度和意图也在这一过程中被简化甚
至改变了。
一、“京海之争”文学史叙述的疑点
“京海之争”在文学史论著中的正式亮相,较早地可以追溯到严家炎先生1989年出版的《中国现代
小说流派史》,对于这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论争,严家炎先生是这样描述的:“从一九三三年
到一九三四年,中国文坛上曾经发生过一场‘京派’与‘海派’的论争。这场论争是作家沈从文首先发动
的,锋芒所向,直接指到了一批商业化的‘海派’作家……于是,上海的苏汶站出来,在《现代》四卷二期
上发表《文人在上海》一文,反唇相讥,回敬了沈从文这个‘北方的同行’。沈从文接着就写了《论“海
派”》《关于“海派”》《论穆时英》《新文人与新文学》诸文,对海派文人痛加斥责……左翼作家在当时这
场论争中是局外人,但不少作家也以局外人的身份写了一些文章,对‘京派’和‘海派’都从实质和局限
38
张悦:鲁迅与“京海之争”文学史叙述的生成
上作了一点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意识的事实明见性与二重性_论梅纳·德·比朗“原初事实”学说的突破性价值 (1).pdf
- 《创造十年》与郭沫若关于创造社历史的自我辩护_唐娒嘉.pdf
- 意识的事实明见性与二重性_论梅纳·德·比朗“原初事实”学说的突破性价值.pdf
- 中国儒学人性论的统合与创新发展_张昭炜.pdf
-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战争观流变及其内在逻辑——基于对《大同书》与《乌托邦》的对比考察.pdf
- 晚清徽州乡村雇工的身份、工价及其生成机制——以“胡廷卿账簿”为中心的考察.pdf
- 司法制度改革、审判效能提升与企业高质量创新——基于知识产权法院设立的准自然实验.pdf
- 绿色信贷政策会提升商业银行创新效率吗__吴成颂.pdf
-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兼论数字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pdf
- 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了企业实际税负吗__周泽将.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