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附件:
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耦合/去耦网络校准规范
制定或修订
■制定□修订
被修订计量
技术规范号
/
计量技术规范
性质
□检定规程
■校准规范
计量技术规
范类别
■重点
□基础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联系人
徐沛
联系电话
01064102267
任务年限
1年
申请经费
5万
参加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目的、意义和
必要性
1、目的:
耦合/去耦网络的功能是信号的耦合与去耦合,常用于电磁兼容测试中的传导抗扰度测试中,用于给设备或辅助设备供电,起到隔离电网噪声,同时耦合干扰信号到设备的目的。目前此类设备的相关校准方法未进行规定,迫切需要编制校准规范,解决其量值溯
源问题。
2、意义:
该规范的编制,能够规范统一耦合/去耦网络分项参数法的校准,为新制造、使用中及修理后的耦合/去耦网络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检验提供依据,解决目前耦合/去耦网络设备校准工作无规范依据的现状,为其量值溯源提供依据,为先进电子设备与系统、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2025重点应用领域中电磁兼容测试设备中的耦合去耦网络的可持续发
展保驾护航。
3、必要性、迫切性:
耦合/去耦网络的作用,是将干扰信号以一个确定的共模阻抗耦合到各条非屏蔽电缆中。对耦合去耦网络的基本要求是:提供骚扰信号到被测设备响应端口间的通路;提供稳定的信号源内阻;对可能进入辅助设备的干扰信号提供去耦;对从辅助设备传输来的有
用信号不产生影响。
伴随中国制造2025打造制造强国战略的发展,电子设备与系
统正沿着高频、高速、高可靠性、高灵敏度、小型化、大规模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各种电子设备间的电磁传导、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
三种方式彼此关联并相互影响,使得电磁兼容问题更加突出,因此,
电磁兼容测试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耦合/去耦网络的共模阻抗、耦合系数两项参数进行校准是保证电磁兼容测试结果准确的重要保
证。
4、先进性和亮点、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所申请耦合去耦网络校准规范适用范围为:新制造、使用中及修理后的耦合/去耦网络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检验,先进性为:通过研究耦合/去耦网络共模阻抗、耦合系数的校准问题,解决目前耦合去耦网络校准工作无规范依据的现状,为其量值溯源提供依据,为先进电子设备与系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
2025重点应用领域中电磁兼容测试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5、查新结果:
目前国家及部门均不具备该类设备校准规范,对此类设备的校
准只能参照《GB/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
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的要求进行,因此迫切需要制定相关
规范。
范围和主要
计量特性
1、计量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适用于新制造、新购置、使用中和修理后的
150KHz~300MHz频率范围耦合/去耦网络的校准。
2、计量技术规范主要计量特性的技术指标,包括其名称、测量范
围和最大允许误差
1)共模阻抗:
范围:40Ω~300Ω,最大允许误差:±10%;
2)耦合系数:
范围:-2dB~0dB,最大允许误差:±10%。
3、计量技术规范的校准项目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共模阻抗和耦合系数。
水平
□国际先进■国内先进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目前国家及部门均不具备该类设备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只能参考《GB/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
导骚扰抗扰度》,因此迫切需要制定相关规范。
主要起草
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日
技术
委员
会
(签字、盖公章)
月日
部委托
支撑
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日
填写说明:1.表中第2,3,8行,请在选定的内容上填写“■”的符号。
2.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则必须填写被修订计量技术规范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