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的防震减灾主题班会.pptx

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的防震减灾主题班会.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的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汶川地震回顾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的意义和价值目录CONTENTS

01汶川地震回顾

时间0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点02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影响03地震波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省市,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工作,调动全国资源支援灾区。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捐款捐物,支持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展开,灾区人民自力更生,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历程

地震中的英雄和感人故事英勇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展开救援工作,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感人的教师如谭千秋等老师,在地震发生时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用生命诠释了师德。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和支持。

02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或碰撞,导致地壳发生震动。成因解释通过研究地震波、地壳形变、地下水位、地电阻率等变化,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预测方法地震的成因和预测

原则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方法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制定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等。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准备应急包,包括食品、水、急救用品等;制定家庭紧急疏散计划。家庭准备定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确保师生熟悉逃生路线和安全区域。学校准备家庭和学校的防震准备

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寻找坚固的物体或桌子等遮挡物,避免掉落物砸伤。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冷静,等待地震停止。按照预先制定的紧急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受伤或受困的同伴撤离。立即躲避保持镇静有序疏散互救互助

03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和镇定非常重要。不要惊慌失措,快速判断自己所处环境和逃生路线。保持冷静寻找安全区域保护头部和颈部尽快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如坚固的桌子底下或墙角,以防止被掉落物品砸伤。在逃生或躲避过程中,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避免受伤。030201地震中的自我保护技巧

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多,后救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救援工具,如撬棍、千斤顶等,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同时要保持沉着冷静,避免盲目行动。地震中的互救和救援方法救援方法互救原则

灾后防疫地震后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病,因此要及时清理废墟和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同时要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口罩等。心理疏导地震灾害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因此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受灾者走出阴影,重建家园。灾后防疫和心理疏导

04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的意义和价值

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是对逝者的缅怀和追思,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缅怀逝者通过纪念活动,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旨在提醒人们汲取地震教训,加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警示和教育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的目的和意义

提升建筑物抗震能力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应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和施工,提高建筑物抗震等级。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汶川地震中应急救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强化地震监测和预警汶川地震暴露出地震监测和预警的不足,应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从汶川地震中吸取的教训和启示

制定和完善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防震减灾科技水平。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公众意识和素质积极参与国际防震减灾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防震减灾工作的未来展望和目标

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文档评论(0)

文库助手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温江区凯辰文华互联网信息服务工作室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510115MABXU8FU3A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