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以下是世界历史书籍推荐:
1、《史记》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
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14
年,才得以完成,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
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除“表”和“书”外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
编排史料的,人物传记既精彩又富有文学性,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
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2、《资治通鉴》
在中国最好的史书排行中能与《史记》能一较高下的只有这部《资
治通鉴》,本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内容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
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
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
要人争读不止,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
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3、《汉书》
是中国著名的史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
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与《史
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
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在中国国文学史
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
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霍光传》、《苏武传》、《外
戚传》、《朱买臣传》等都收录其中。
4、《后汉书》
本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主要记述了上起东
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共195年的史事。
全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
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
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
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
5、《三国志》
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非常多,想要深入了解的话关于三国最
有名的史书就是这部《三国志》了。
本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的历史全貌,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
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
传到现今,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6、《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经典史书之一,它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
史,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仿《春秋》笔法,用不同的字句表现微言
大义,个人好恶往往影响了史实的记述,终于招致了后人的批评。
但是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古文运动的领导人和集大成
者,所以《新五代史》文笔简洁,叙事生动,当时人就认为它的笔力
与《史记》不相上下,《新五代史》的文笔之出色,在二十四史中非
常罕见。
7、《尚书》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客研习之基本书籍,也是我国
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部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
的古代重要史书,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
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
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书中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
一,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
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
8、《春秋》
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
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到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看法,两汉以后,今
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开始视《春秋》为
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而且本书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
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9、《左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