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耳穴压豆疗法;;耳穴的概念:
是指分布在耳郭上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特定区域(典型的全息现象)。
能反应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可诊、治、防疾病。
;耳穴诊疗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灵枢·经脉》:
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手少阳明之别,名偏历,······入耳合为宗脉。
;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前
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
手太阳之筋······结于耳后完骨
《内经》: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素问·金匮真言论》: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
《太素》:
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者,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火相济,心气通耳,故以窍言之···
《证治准绳》:
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故窍寄于耳,则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邪热伤肺:耳尖、胃、耳迷根
三焦手少阳之脉······;
巩固疗效:脾、肺、肾、三焦、内分泌
入睡难而早醒:重用垂前
高音调耳鸣:颞、肝
(7)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
阴阳两虚:头昏点、枕、耳背肾
与头面相应的耳穴在耳垂和对耳屏;
伴血脂高、血流变异常:肝、脾
又称“耳穴埋豆”,“耳穴压贴”,“耳穴压丸”等。
瘀血阻络: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
(5)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
五脏之中,耳与肾脏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心、肺。;耳穴的源流:
?1:两千多年前,《内经灵枢》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就运用耳廓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并一直流传发展。
?2: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基尔发现并首次提出耳廓???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
?3:1995年国际耳穴培训中心提出耳穴近脑学说、耳穴作用原理与中枢神经、自主神经、体液系统、免疫系统、遗传系统、病理形态系统有关,充实了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耳廓分为:
凹面的耳前
凸面的耳背
;耳廓;;
人的耳朵像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分布规律:
与头面相应的耳穴在耳垂和对耳屏;
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耳穴集中在耳甲,其中与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在耳甲艇;与胸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在耳甲腔;
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多在耳轮脚周围呈环形排列。;1、耳轮;耳轮结节;(1)耳轮——耳郭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2)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
;(3)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
;(4)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
;(5)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
;(6)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
;(7)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
;(8)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9)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
;(10)耳屏——耳郭前面的??状突起,又称耳珠。
;(11)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
;(12)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13)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4)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15)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凹窝。
;(16)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17)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18)耳垂一耳郭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概念:通过在耳廓穴位上压贴各种药豆,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调节阴阳、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又称“耳穴埋豆”,“耳穴压贴”,“耳穴压丸”等。
材料种类:王不留行籽、油菜籽、绿豆、六神丸等。
选穴法:望诊法、触诊法、压痛法;耳穴检查
1.看:肉眼观察耳穴区域有无变形、变色、丘疹、脱屑、结节、充血、凹陷等。
2.压:探针或针柄对耳穴均匀缓慢地按压,找出压痛点。
3.摸:手指轻抚耳廓,检查耳穴区有无结节、隆起,并查其大小、质地、边缘。
4.测: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变化,找良导点。
;
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电针、放血等。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宜针刺,可用耳穴压贴法。
3、孕妇4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