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人教课标版.doc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26份)-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王何必曰利

[知识·梳理]

第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叟(ǒ)士庶(ù)人万乘(èɡ)之国

不餍(à)遗(í)其亲宋(ēɡ)

说(ì)而罢之然而不王(àɡ)者

孳孳(ī)为善蹠(í)之徒利与善之间(à)

第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遇\\\{(\\\\(孟子遇于石丘(相遇、遇到,动词),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动词)))

()罢\\\{(\\\\(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以罢三军之师(停止,动词)))

()以\\\{(\\\\(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用、拿,介词),怀利以相接(相当于“而”,表修饰)))

()而\\\{(\\\\(不远千里而来(表修饰,不译),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表转折,译为“却”),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表顺承,不译)))

()之\\\{(\\\\(宋将之楚(到、往,动词),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战争,代词),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这,代词)))

第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义:两个词,这样,却

今义: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转折

第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不远千里而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

()苟为后义而先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以……为先)

()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第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孟子遇于石丘。(省略句,状语后置)

译文: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到(宋)。

()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译文:这样却不亡国的,还从未有过。

()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

译文:先生您将到哪里去?

()何以利吾国。(宾语前置)

译文:用什么使我的国家获利呢?

[整体·感知]

本课所选的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孟子对“利”是极端厌恶的,他将因逐利而产生的危害阐述得具体而深刻。在利与义上,孟子极力主张“先义而后利”“重义轻利”,孟子这种把仁义张扬在私利之上的价值观,最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但可以启发我们审查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的社会弊害,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文脉·梳理]

\\\(王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王提出“利”的话题,\\\(孟子反驳,提倡仁义)\\\{\\}(\\\\(提出观点,正反对比,说理,得出结论))\\\(首尾,呼应))),\\\(()宋,将之楚)\\\{(\\\\(谈话的起因,\\\(阐明观点)\\\{\\}(\\\\(提出“先生之,号则不可”的,看法,\\\(正反对)\\\(比说理)\\\{(\\\\(为人臣,为人子,为人弟)),归纳到“何必曰利”))\\\(首尾呼应,突出立场))),()孟子曰\\\{(\\\\(正反对比\\\{(\\\\(孳孳为善,孳孳为利)),点明主旨——利与善之间)),))\\\(舍生取义)[文本·层析]

.孟子对“仁义”持什么观点?你受到什么启迪?

【答案】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勤勉行善,他的德行就是高尚的,因此跻身于君子的行列,即“舜之徒也”;如果一个人一心追逐私利,他的德行就难以提升,始终跟人格卑下的小人为伍,即“蹠之徒也”。如果世人全都私利当头,不培养仁义之心,不践行仁义的原则,那么即便是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也不可能建立起亲善的关系,甚至儿子会遗弃父母,臣子会不顾国君,社会将陷入尔虞我诈、混乱动荡、弱肉强食的境地,这样的国家最终会灭亡。与此相反,如果世人都实行仁义,那么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推而广之,人与人之间,将会建立起互相亲近、礼让、关爱的和谐、融洽关系,就可以成就王业。这样,孟子高举仁义大旗来游说各国君王,希望天下安定。

作为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关注财利,但是如果过分关注“利”,甚至为了利而不择手段,那么,我们的人格会变得卑下,人与人之间也就没有了关爱。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我们应该把实践正义、培养善德放在自身修养的第一位。

.孟子如何辩证地看待利与义的关系?

【答案】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并不是要梁惠王绝对不考虑利,而是启发他把仁义放在私利之上。其实按孟子的看法,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些话就是讲用仁义治国安身的莫大好处。孟子数落宋,并不是反对他去制止楚秦两国之间的战争,而是反对他从“利”的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这些内涵值得我们细心体会。

.孟子的论辩都颇有气势,试以“孟子见梁惠王”为例简析。

【答案】孟子的文章往往气势浩然,逻辑严谨,本文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一气呵成。他首先

文档评论(0)

135****11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