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VIP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下是该文档的总结:《归去来兮辞》是唐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描述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全文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文章的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相为表里,成“双美”之势。总的来说,《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它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深的热爱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乐观积极的人

PAGE

PAGE1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辞”的文体特点。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

3.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正确理解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的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正确理解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的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有时候是不是也会向往那种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绘这种生活的经典文言文——《归去来兮辞》,一起感受陶渊明的皈依自然之旅。

二、课前预习任务检测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

义熙元年(405年)。41岁的陶渊明在亲友的劝说下,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县令。到任81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東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3.作品介绍

《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

全文叙述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相为表里,成“双美”之势。

4、文言现象积累

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多义词

1.行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②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③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

④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

③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⑥琵琶行(文体之一)

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列,队伍)

2.引

①引而不发(开弓)

②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③乃引匕首提秦王(举起)

④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带领)

⑤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吸引)

⑥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⑦李凭箜篌引(诗歌体例)

3.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同乘一辆车)

②乘虚而人(利用)

③聊乘化以归尽(顺随)

④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③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⑥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4.策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

②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③退而论书策(竹简)

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

5.之

①求之靡途(代词,代“为长吏”)

②四方之事(助词,“的”)

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的)

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取独)

⑤恨晨光之熹微(取独)

⑥审容膝之易安(取独)

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取独)

⑧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6.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③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

④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连词,来,表目的)

③倚南窗以寄傲(连词,来,表目的)

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⑦策扶老以流憩(连词,表修饰)

⑧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⑨景翳翳以将人(连词,表修饰)

四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

(11)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12)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13)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

7.而

①奚惆怅而独悲(表并列)

②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③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

④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⑤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7.而

⑥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⑦抚孤松而盘桓(表修饰)

⑧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

⑨或植杖而耘籽(表修饰)

⑩临清流而赋诗(表修饰)

古今异义

原文

古义

今义

1.于时风波未静

指战乱。

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指做官。

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